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作者】 李 会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苟角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锻炼和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如何对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方面加以指导历来是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课题。本文讨论了小学看图写话教学的策略与课堂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看图写话的每幅图都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写话训练材料,教师怎样指导看图写话,扎实地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看图写话质量,这是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图写话写作要求
要让学生懂得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
1、开头空两格。有几幅图就写几个自然段。
2、第一句要明确写清: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3、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必须详细写。所谓“详细写”,就是能写出人物间的对话,图中的人物具体是怎么做的,并能够用上恰当的动词。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
4、能正确使用“,”“。”“?”“!”等符号。能写通顺的句子,不丢字,不多字。学过的字必须写字,没有学过的字可以写拼音。
二、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想象的能力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更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反复观察后,还是把语句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写出的句子自然就缺乏吸引力和可读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笔者很重视“思考”这一环节。
思考,一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想象是重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才能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主要从看图想象和编童话故事两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会表达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单纯天真,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好提问题,喜爱表达,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或重复罗唆,有时带有语病。
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这样对学生说:“谁能和大家说不一样?”以此鼓励同学们说话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表达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表达,从中积累丰富的语感。孩子们的思路拓宽了,回答越来越精彩,写作内容也就更丰富。
图上的内容是平面的、静止的,只是描绘出了人物的动作、表情,而与之相关的语言和心理却无法体现出来。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图中的事物动起来,使他们有动作、有语言、有思想,才能使画面内容丰富充实。
四、关注生活,积累发现的能力
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在写话的题材上,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童话画面的描写,而对于景物画面的表述都有所欠缺。如描写季节的画面,千篇一律都是“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秋天,田野里的稻子黄了,苹果红了”“冬天,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看似没有大的出入,却失去了符合年龄段、蕴含着童真和灵气的语言。
以秋天为例,如今的孩子们大多居住在小区中,小区的绿化植物也是四季常青,季节性的变化并不明显。于是通过和家长沟通,趁着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走到户外去寻找秋天;孩子们真正走进田野,再次描述,文章中灵动的句子就多了起来。如“梧桐树叶落了满地,就像棕色的地毯。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听极了。”诸如此类的语句层出不穷,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旦真正关注到生活中的细节,孩子们的创意也会层出不穷。
五、由“扶”到“放”,指导看图写话
(一)单幅图属于情景图
指导看图时,我们分三步走
1.观察仔细,知道画面的内容
(1)整体观察,集中注意力观察画面。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画了哪些景物、人物,他们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2)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观察静的客观事物,可以按照空间位置、方向顺序来观察。
(3)抓住重点、特点仔细观察。观察时要求找出主要事物、主要人物,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一“为什么”强迫学生非想不可。知道了这些就为写话提供了素材。
2.想想说说,展开合理的想象
想想,一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支点,学生借助这个支点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意,启迪开发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说话,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点拨学生的方式通常分两步进行:(1)简单概括图意。低年级看图写话,以事、活动为主。可以这样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就能根据问题,用一二句话把图意表达出来。(2)引导学生按观察顺序,抓住主要人物,展开合理想象,把主要部分说具体,要求意思清楚、连贯。
3.写写,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此时,我们的指导应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转为提出明确的写话要求。有了要求,学生就会按照要求认真考虑怎样写才好。我们对低年级学生一般要求:(1)按照观察和说话的顺序想想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2)抓住重点,展开想象。(3)怎样说就怎样写,意思清楚,句子通顺;(4)学习用一些好词好句,字要写正确,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5)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书写要工整。当然,有些学生不能完全按老师的要求写,但只要老师严格要求,坚持训练,就会在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多幅图是情节图
指导写话时与单幅图的步骤基本一样,就是观察的方法有些变动。
1.观察时可以由整体到部分,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看几幅图合起来,讲什么人,什么事。
2.按照观察单幅图的方法,逐幅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回归到整体上来,将几幅图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思考。
六、结语
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不够成熟,还处在爱玩、爱动、好奇心强和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如何既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能够让学生学的开心、学有所成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小学生接触最多的语文学习内容,教师要在图片选择、能力训练和观察引导等方面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为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看图写话的每幅图都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写话训练材料,教师怎样指导看图写话,扎实地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看图写话质量,这是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图写话写作要求
要让学生懂得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
1、开头空两格。有几幅图就写几个自然段。
2、第一句要明确写清: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3、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必须详细写。所谓“详细写”,就是能写出人物间的对话,图中的人物具体是怎么做的,并能够用上恰当的动词。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
4、能正确使用“,”“。”“?”“!”等符号。能写通顺的句子,不丢字,不多字。学过的字必须写字,没有学过的字可以写拼音。
二、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想象的能力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更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反复观察后,还是把语句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写出的句子自然就缺乏吸引力和可读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笔者很重视“思考”这一环节。
思考,一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想象是重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才能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主要从看图想象和编童话故事两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会表达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单纯天真,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好提问题,喜爱表达,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或重复罗唆,有时带有语病。
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这样对学生说:“谁能和大家说不一样?”以此鼓励同学们说话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表达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表达,从中积累丰富的语感。孩子们的思路拓宽了,回答越来越精彩,写作内容也就更丰富。
图上的内容是平面的、静止的,只是描绘出了人物的动作、表情,而与之相关的语言和心理却无法体现出来。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图中的事物动起来,使他们有动作、有语言、有思想,才能使画面内容丰富充实。
四、关注生活,积累发现的能力
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在写话的题材上,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童话画面的描写,而对于景物画面的表述都有所欠缺。如描写季节的画面,千篇一律都是“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秋天,田野里的稻子黄了,苹果红了”“冬天,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看似没有大的出入,却失去了符合年龄段、蕴含着童真和灵气的语言。
以秋天为例,如今的孩子们大多居住在小区中,小区的绿化植物也是四季常青,季节性的变化并不明显。于是通过和家长沟通,趁着周末,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走到户外去寻找秋天;孩子们真正走进田野,再次描述,文章中灵动的句子就多了起来。如“梧桐树叶落了满地,就像棕色的地毯。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听极了。”诸如此类的语句层出不穷,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旦真正关注到生活中的细节,孩子们的创意也会层出不穷。
五、由“扶”到“放”,指导看图写话
(一)单幅图属于情景图
指导看图时,我们分三步走
1.观察仔细,知道画面的内容
(1)整体观察,集中注意力观察画面。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画了哪些景物、人物,他们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2)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观察静的客观事物,可以按照空间位置、方向顺序来观察。
(3)抓住重点、特点仔细观察。观察时要求找出主要事物、主要人物,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一“为什么”强迫学生非想不可。知道了这些就为写话提供了素材。
2.想想说说,展开合理的想象
想想,一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怎样回答;二是指想象。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支点,学生借助这个支点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意,启迪开发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说话,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点拨学生的方式通常分两步进行:(1)简单概括图意。低年级看图写话,以事、活动为主。可以这样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就能根据问题,用一二句话把图意表达出来。(2)引导学生按观察顺序,抓住主要人物,展开合理想象,把主要部分说具体,要求意思清楚、连贯。
3.写写,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此时,我们的指导应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转为提出明确的写话要求。有了要求,学生就会按照要求认真考虑怎样写才好。我们对低年级学生一般要求:(1)按照观察和说话的顺序想想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2)抓住重点,展开想象。(3)怎样说就怎样写,意思清楚,句子通顺;(4)学习用一些好词好句,字要写正确,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5)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书写要工整。当然,有些学生不能完全按老师的要求写,但只要老师严格要求,坚持训练,就会在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多幅图是情节图
指导写话时与单幅图的步骤基本一样,就是观察的方法有些变动。
1.观察时可以由整体到部分,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看几幅图合起来,讲什么人,什么事。
2.按照观察单幅图的方法,逐幅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回归到整体上来,将几幅图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思考。
六、结语
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不够成熟,还处在爱玩、爱动、好奇心强和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如何既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能够让学生学的开心、学有所成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小学生接触最多的语文学习内容,教师要在图片选择、能力训练和观察引导等方面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为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