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艺术
【作者】 汤晓杨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高效的语文课堂通常由教师精心的设问贯穿其中,学生可以在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中激发求知欲,并且能够整合自己的思路,进行积极作答。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有效提问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生活化提问、生动化提问以及互动化提问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思考,并加以实践。
一、提问具有生活化,结合实际生活,降低学习难度
提问要有技巧,问题设计不能过偏、过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生活,问题要让所学知识得以在生活中体现,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社会经验、人文素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缺乏趣味,而生活化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缩短学生对生疏知识的距离。提问还可以用生动诙谐、幽默有趣的语言来表达所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语文课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化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生活化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荷花啊?你们家种过荷花吗?”这样生活化提问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学习课文不再是与单调的语言文字相接触,而是能感悟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降低了学习语文的难度。
二、提问具有生动化,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问要具有生动化,生动有趣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用创设情景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如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情景的创设可以消除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畏惧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能更好的思索。教师提问时应该用词活泼清新,并采用故事提问、谜语提问、歌唱提问、寓言提问、童话提问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良好的思考氛围。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生动化的提问,“哪位同学可以画一画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吗?”教师根据问题设计了一个动画视频:小蝌蚪在寻亲之旅中每一次会遇见不同的小动物,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都能开口说话。教师可以根据视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读一读、画一画、猜一猜、演一演、唱一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敢于回答,喜歡发表见解。生动化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提问具有互动化,增强思维启发,巩固学习重点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使用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成为“一言堂”,而是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提问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逻辑思维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在提问时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字词,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这种带有技巧性的提问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为师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整个课堂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例如,在学习《月球之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寻找答案。当学生完成以上问题时教师又接着提问,“这些宇航员们拍了照片还做了些什么?月球之谜到底指哪些?”学生在教师的层层深入的提问中可以更好的感知整篇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提示,并补充完整学生的答案,又能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互动。具有互动化的提问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领会课文的重点,解决课文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课堂提问要把握提问时机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注重提问的时机,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才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顿悟,突破思维的难点。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必须找准时机,做到启于愤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至于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则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讲小学五年级“军神”一课,在讲到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的部分之时,笔者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问:“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学生对军神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突破课本的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实现精彩的课堂生成,收水到渠成之效。
五、课堂提问要以学生思维为“中心点”
在一堂课中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提问形式,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学生的学习在哪里?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需要不断引导,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展开对话,才能实现学生的理解逐渐深入,这样学生的阅读张力才能不断地扩大。例如,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评价跑进家来的松鼠,然后从课文中寻找,哪些事例能说明松鼠“聪明可爱,动作灵活”?再借助文中的语言把梳理出的几件事例整理成一段话,来说明松鼠的特点。这道题做得好的学生不一定很多,但学生的收获一定很大。因为从课文中找到具体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评价,并组织成一段话,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情达意的方法。至少他们学习课文时不会像平时那样随意了,因为之前的练习让他们感到“难”,他们才会倍加在意每一个词及每一句话。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学会合理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更加高效,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
一、提问具有生活化,结合实际生活,降低学习难度
提问要有技巧,问题设计不能过偏、过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生活,问题要让所学知识得以在生活中体现,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社会经验、人文素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缺乏趣味,而生活化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缩短学生对生疏知识的距离。提问还可以用生动诙谐、幽默有趣的语言来表达所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语文课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化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生活化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荷花啊?你们家种过荷花吗?”这样生活化提问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学习课文不再是与单调的语言文字相接触,而是能感悟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降低了学习语文的难度。
二、提问具有生动化,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问要具有生动化,生动有趣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用创设情景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如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情景的创设可以消除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畏惧感,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能更好的思索。教师提问时应该用词活泼清新,并采用故事提问、谜语提问、歌唱提问、寓言提问、童话提问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良好的思考氛围。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感悟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生动化的提问,“哪位同学可以画一画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吗?”教师根据问题设计了一个动画视频:小蝌蚪在寻亲之旅中每一次会遇见不同的小动物,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都能开口说话。教师可以根据视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读一读、画一画、猜一猜、演一演、唱一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敢于回答,喜歡发表见解。生动化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提问具有互动化,增强思维启发,巩固学习重点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使用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成为“一言堂”,而是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提问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逻辑思维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在提问时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字词,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这种带有技巧性的提问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为师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整个课堂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例如,在学习《月球之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寻找答案。当学生完成以上问题时教师又接着提问,“这些宇航员们拍了照片还做了些什么?月球之谜到底指哪些?”学生在教师的层层深入的提问中可以更好的感知整篇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提示,并补充完整学生的答案,又能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互动。具有互动化的提问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领会课文的重点,解决课文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课堂提问要把握提问时机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注重提问的时机,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才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顿悟,突破思维的难点。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必须找准时机,做到启于愤悱之际,问在矛盾之时。至于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则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讲小学五年级“军神”一课,在讲到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的部分之时,笔者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问:“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学生对军神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突破课本的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实现精彩的课堂生成,收水到渠成之效。
五、课堂提问要以学生思维为“中心点”
在一堂课中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提问形式,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学生的学习在哪里?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需要不断引导,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展开对话,才能实现学生的理解逐渐深入,这样学生的阅读张力才能不断地扩大。例如,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评价跑进家来的松鼠,然后从课文中寻找,哪些事例能说明松鼠“聪明可爱,动作灵活”?再借助文中的语言把梳理出的几件事例整理成一段话,来说明松鼠的特点。这道题做得好的学生不一定很多,但学生的收获一定很大。因为从课文中找到具体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评价,并组织成一段话,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情达意的方法。至少他们学习课文时不会像平时那样随意了,因为之前的练习让他们感到“难”,他们才会倍加在意每一个词及每一句话。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学会合理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更加高效,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