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探究
【作者】 唐红君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桑梓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语文中的阅读理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和内容,这需要老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不断的寻找更加適合学生学习的模式。读写结合是新课改后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采取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 培养习惯;注重引导;仿写练习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非常重要的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的精神。阅读在小学阶段语文读与写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对知识的积累也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下,让学生多阅读、多写作,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以写作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
在完成以阅读促进写作的教学后,教师应该着力于通过写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阶段,通过写作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读写教学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二者都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生完成一篇写作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批阅,找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优秀的写作素材,找到其中的精彩之处,再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二次修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将读写结合,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培养学生写作前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没有前期的资料积累,哪来后面的篇篇美文。可见,写作前的资料收集步骤尤为重要,它是写作前的必要准备。资料的收集不仅仅是知识的收集过程,而是创作方法、写作素材、写作反思等多方面的收集过程。资料的收集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观察与体验;二是阅读与思考。观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阅读是更丰富多彩的。资料积累既要靠恒心,又依赖于有效的方法。平时看到优美的词汇、精彩的言语材料和事实材料,要有意识地记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写作文的时候,这些平时积累的素材,很有可能就是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所以,老师应该鼓励每个同学都能做有心人,日积月累,争取成为一个个积淀深厚的富翁。
三、安排学生读写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要顺利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就需要注重对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课时安排,将阅读与写作的部分进行巧妙结合,安排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从而让学生可以运用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方法进行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建構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中《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独有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丽,然后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试着写诗文,互相交流。这样就可以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阅读收获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评价,从而更好地进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四、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或者改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续写或者改写,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当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对小女孩的悲惨经历非常的同情。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我们都非常的幸福,不用像小女孩一样为了生计而奔波,也不用担心穿不暖吃不饱。如果有人买的火柴,如果有人把自己多余的衣服给她穿,那么她是不是不会死亡?假如是你们在那里,你们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请同学们对文章进行改写,描写小女孩今后的生活。通过这样一引导,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都将自己帮助小女孩的决心写在纸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加强读后感写作
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读后感写作训练。教师在布置读后感作业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认为读后感是对课堂知识的检测,很多学生对读后感写作存在抗拒和畏惧心理。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本末倒置”教学方式,在开展文章讲解前,先向学生布置阅读和写作作业,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的阅读和探究,以对文章的理解开展读后感写作,从而锻炼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课前自我预习,能够拓展知识面,语文教师在阅读学生读后感后,可以更准确地找到学生的阅读难点,对学生预习情况有全面掌握,从而开展针对性读写结合教学。
六、带领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仿写练习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平日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抽出一定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可以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或段落摘录出来,让学生进行赏析。其次,再要求学生结合这些优美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练习。部分语文教师对于仿写练习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将使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受到限制。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仿写,那样将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僵化,而是应当让学生在领会仿写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如此方才可以达到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在讲解《小露珠》时,摘录出课文中这些优美的语句:“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其回顾自己印象中露珠是什么样子,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由于刚刚阅读了这篇文章,学生对其写作方法与结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仿写的效果很好。在仿写训练完成后,训练活动并未结束,教师还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念出来,让学生共同分享自己仿写的句子。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提升阅读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当然,仿写练习不仅局限于课内,在课外,教师也可以多布置类似的任务,让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名人名言等,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理解和把握语言。
读写结合教学法下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结合相应有效的策略,以更好地发挥读写教学法的优势,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5).
[2]刘素娟.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
【关键词】 培养习惯;注重引导;仿写练习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非常重要的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的精神。阅读在小学阶段语文读与写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对知识的积累也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学生的核心素养下,让学生多阅读、多写作,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以写作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
在完成以阅读促进写作的教学后,教师应该着力于通过写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阶段,通过写作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读写教学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二者都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生完成一篇写作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批阅,找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优秀的写作素材,找到其中的精彩之处,再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二次修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将读写结合,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培养学生写作前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没有前期的资料积累,哪来后面的篇篇美文。可见,写作前的资料收集步骤尤为重要,它是写作前的必要准备。资料的收集不仅仅是知识的收集过程,而是创作方法、写作素材、写作反思等多方面的收集过程。资料的收集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观察与体验;二是阅读与思考。观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阅读是更丰富多彩的。资料积累既要靠恒心,又依赖于有效的方法。平时看到优美的词汇、精彩的言语材料和事实材料,要有意识地记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写作文的时候,这些平时积累的素材,很有可能就是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所以,老师应该鼓励每个同学都能做有心人,日积月累,争取成为一个个积淀深厚的富翁。
三、安排学生读写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要顺利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就需要注重对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课时安排,将阅读与写作的部分进行巧妙结合,安排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从而让学生可以运用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方法进行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建構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中《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独有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丽,然后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试着写诗文,互相交流。这样就可以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阅读收获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评价,从而更好地进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四、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或者改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续写或者改写,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当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对小女孩的悲惨经历非常的同情。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我们都非常的幸福,不用像小女孩一样为了生计而奔波,也不用担心穿不暖吃不饱。如果有人买的火柴,如果有人把自己多余的衣服给她穿,那么她是不是不会死亡?假如是你们在那里,你们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请同学们对文章进行改写,描写小女孩今后的生活。通过这样一引导,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都将自己帮助小女孩的决心写在纸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五、加强读后感写作
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读后感写作训练。教师在布置读后感作业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认为读后感是对课堂知识的检测,很多学生对读后感写作存在抗拒和畏惧心理。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本末倒置”教学方式,在开展文章讲解前,先向学生布置阅读和写作作业,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的阅读和探究,以对文章的理解开展读后感写作,从而锻炼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课前自我预习,能够拓展知识面,语文教师在阅读学生读后感后,可以更准确地找到学生的阅读难点,对学生预习情况有全面掌握,从而开展针对性读写结合教学。
六、带领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仿写练习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平日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抽出一定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可以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或段落摘录出来,让学生进行赏析。其次,再要求学生结合这些优美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练习。部分语文教师对于仿写练习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将使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受到限制。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仿写,那样将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僵化,而是应当让学生在领会仿写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如此方才可以达到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在讲解《小露珠》时,摘录出课文中这些优美的语句:“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其回顾自己印象中露珠是什么样子,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由于刚刚阅读了这篇文章,学生对其写作方法与结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仿写的效果很好。在仿写训练完成后,训练活动并未结束,教师还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念出来,让学生共同分享自己仿写的句子。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提升阅读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当然,仿写练习不仅局限于课内,在课外,教师也可以多布置类似的任务,让学生仿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名人名言等,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理解和把握语言。
读写结合教学法下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结合相应有效的策略,以更好地发挥读写教学法的优势,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5).
[2]刘素娟.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