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基于教材改革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王 湘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仁和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材改革,引发教学内容设计的改革。基于此的阅读教学,我们应随编者意图,与时俱进,加强学生生态意识、朗读、价值取向等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改革;阅读教学

  教材虽不是教学的唯一,但其离不开。现行统编教材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写,于全国各地学校通用的教材。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的相关要求,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小学生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2019年9月,统编教材在全学段使用。至此,新一轮的教材改革全面铺开。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推广使用给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都提出了新规范和新要求。
  统编教材基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融合的编写思路,对语文要素中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精细划分。因此,合理利用富媒体工具,构建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呈现统编教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主题思想,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走进自然,激发生态意识
  目前,各学校均在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富媒体则是在多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将声音、动画、视频、程序、远程互动等融会贯通。合理运用富媒体充实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1]。
  小学二年级统编教材有一篇《小蝌蚪找妈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课文中会遇到“蝌、蚪、披、鼓、捕、塘、迎、姨”等生字,在学习这些生字时,如果借助汉字书写软件,可以非常直观形象地展示汉字的笔顺动画、拼音结构、配图和释义等,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动画、图片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的阅读兴趣,以此帮助他们构建形象思维,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文字教学。
  在学习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草原》时,通过阅读、体会、感悟等教学环节,五年级的学生很快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作者通过对天空、小丘、羊群的自然描写和蒙古人民衣着鲜艳、襟飘带舞的生活描写,带领我们来到了美丽辽阔、热情好客的大草原。但是很多孩子仍然无法想象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生动画面和可感场景,此时可以借助网络向学生播放《站在草原望北京》的音乐视频,画面、声音、环境烘托出依依不舍的氛围。蓝天、白云、小丘、羊群、马匹、蒙古包、蒙古人民摔跤的画面随即呈现在学生面前,抽象的文字瞬间变成了立体的画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也就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练笔的方式描述自己看到的草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不要忘了告诉学生,草原如此美丽,是因为国家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得来的。同学们从小要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不乱丢垃圾、不破坏环境。这样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传递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二、注重朗读,唱响时代旋律
  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美德传承不息的重要载体。《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在一年级学习《人之初》时,让学生通过阅读,用你我讲故事的方法,把课文大意讲出来,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感受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很快完成了背诵的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在情感,现场播放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三字经”选集,用歌声衬托古文之美,用音乐打开情感之门。当学生正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时,顺势给他们推荐“人之初”的下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让孩子们逐渐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同时这些传统文化又像“潜入夜”的春风慢慢浸润儿童的心灵。
  在学习这些课文的同时,通过引入可视化内容,让学生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增加了学习乐趣和交流动力[2]。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央视节目适时引入课堂,提升学生对阅读传统诗词、经典语录、名人名著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习得中华传统美德,激活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三、与时俱进,引导价值取向
  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思政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周恩来小小年纪就立志为国,后来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理想。阅读完后,我问学生:这么多年过去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已经与世长辞,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告诉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的志向。祖国现在逐渐强大起来,那是一辈又一辈的中华儿女奋斗的结果,例如秉承“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要有知识”的天文学家南仁东,坚信“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他们都为祖国的强大鞠躬尽瘁。现在我们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接近,这正是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老师通过讲解时代楷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意识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来都不是一句空口号。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阅读是人文体验的方式。统编教材更加贴近生活、注重人文体验,这些源于生活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富媒体加持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教学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悟,最终实现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逐渐建立起对自然、社会、人生价值的健康认知。
  参考文献:
  [1]周媚,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J].新作文,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