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家校共育对“小先生制”互动学习的促进作用

【作者】 李 微

【机构】 成都市新都区锦门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先生制”互动学习旨在家校携手合力引导、帮助每个学生成为“小先生”的过程中,给师生、生生提供一种新的交往形式、学习模式,逐步构建起真正的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家校共育可以推动这种交往形式、学习模式的有序、有效开展,及时帮助解决“小先生制”互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而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校共育;小先生制;互动学习

  一、家校共育的现实意义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长携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建立和谐的家校共育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家校共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小先生制”互动学习的理解
  互动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或者群体之间在教学环境下的,通过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层面及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先生制”互动学习旨在家校携手合力引导、帮助每个学生成为“小先生”的过程中,给师生、生生提供一种新的交往形式、学习模式,逐步构建起真正的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在“小先生制”互动学习实践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水平。学生成为“小先生”,可以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与动机,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小先生制”十分注重和培养学生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团结、合作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认为,“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更具有能动性。“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这也正是“小先生制”可以达到的“以教人者教己”的目标之一。
  三、家校共育对“小先生制”互动学习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加强“小先生制”互动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内心是愿意和那些了解自己多的人交朋友的。如果教师能对表现好或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家访,会让孩子觉得非常自豪。成绩优异的“小先生”会因为老师家访时的表扬,能进一步强化自己“小先生”的身份,更加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绩有进步的待优生会因为老师家访时的肯定,则更加听话、配合“小先生”们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对互动学习有更系统的思考和探究。
  在施行任何一种教育新模式的时候,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小先生制”互动学习实施过程中,可能由于学生的个性问题让老师忽略了这个孩子的发展。通过家校密切协作,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这个学生个案的心理和家庭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其成长。这既是教师关注每个孩子的责任,也在探索中启发我们教师在“小先生制”互动学习情境下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预备有针对性的策略。
  3.有利于密切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合力。
  我们发现,有些“小先生”刚开始做得很认真,一段时间后往往会表现出不耐烦,不愿意履行“小先生”的职责。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某些家长不支持孩子做“小先生”,认为自己的孩子去帮助待优生,会浪费学习时间。通过与家长、孩子三者面对面的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和想法,能很好地拉近我们彼此的心理距离。
  因为孩子成为“小先生”,证明孩子在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经得起考验的,孩子用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和已经习得的能力去帮助自己负责的待优生,不仅不会浪费时间,反而更能让孩子受益匪浅,不论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特别是重点、难点的掌握、理解、运用,还是锻炼孩子的表达、胆识和交流沟通等能力,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先生”在教其他学生的同时,自己会获得快乐和成就感。通过真诚、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有效家校沟通,家长们能及时意识到自己思想上的偏见,改变以往的态度,转而鼓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如何当好“小先生”出谋划策,从而促进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4.有利于促进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开放教育的家庭。
  “小先生”要帮助别的学生需要学习,在知识上可以依赖老师,但在社会交往领域则常常更多需要家庭的教和养。学习型家庭的建立需要家庭成员以学生教育的基本需要为出发点,在家校共育的带动下,家长们往往会因家校信息的充分互动了解到自身在教育孩子上的欠缺,从而帮助家长和学生通过教育信息的广泛沟通营造整个家庭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处于持续的积极学习长进中,并使这种状态更加开放、互动,相互鼓励、学习共勉,最终实现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5.有利于深入了解待优生的特殊需求,为待优生寻找到他们喜爱的“小先生”。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小先生”常常向老师“告状”,说某个待优生不听话、不配合自己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与待优生深入谈心,我们了解到这样的待优生往往特别希望选择自己喜爱并信任的那个“小先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小先生制”互动学习实施过程中适时适度作出一些改革,让部分学生和家长商量,自己主动选聘自己“爱戴”的“小先生”,三方达成契约,以更有效地促进结对学生友好地在一起共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伟.小学课堂互动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05).
  [2]李富菊.家校互动中“学习型家庭”理念探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09).
  [3]简万华.多做家访,促进高效——浅谈家访的应对策略及对高效课堂的影响[J].大观周刊,2013,(01).
  [4]张建红.“小先生”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对学困生帮扶策略的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9).
  [5]刘素贞.实施“小先生制”的现实意义及问题对策[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04).
  [6]刘瑞莹.家访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