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幼儿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作者】 黄玉涓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起来,为孩子正确发声,快乐歌唱做出努力。
【关键词】 歌唱;情感;创造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对幼儿自身特点的研究,规范歌唱教学,探究出适宜幼儿发展的歌唱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幼儿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中,能健康、快乐地歌唱,从而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一、幼儿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唱歌是音乐艺术表现中最通俗、最普及、最容易被幼儿理解和喜爱、也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得幼儿能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能大胆参与和表达。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龄前儿童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让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一致,知识也比较缺乏。所以,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幼儿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大多提倡综合教学,不分学科,教育思想开放了,但过于看重幼儿的自主学习,不重视教师如何去教,活动的重点容易偏差,总的来说就是不够重视教学的规范化。我们的歌唱教学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如老师会一味地让幼儿记歌词,一句句地学唱。能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有帮助幼儿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幼儿唱好歌的方法,幼儿学得枯燥,老师教得辛苦,使歌唱变得没有意义。
三、幼儿歌唱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优化情境,在整体上创新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在给孩子们教学时,就要充分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如在中班歌唱活动《烧菜》中,教师可把整个歌唱活动设计成一个“请客做饭”的情景主题,教师通过故事把幼儿自然地带入情景,使幼儿成为主角,引导幼儿自然地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首先,以去做客为由让幼儿律动进活动室;再设计“切菜”的环节,通过用三种不同节奏来切菜让幼儿主动地、愉快的练习歌曲中的三个主要节奏型,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节奏训练,在活动中,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着,在“玩”“乐”“动”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主动的学、快乐的学!
策略二: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乐于学习
巧妙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可以使歌唱活动“锦上添花”。如在歌曲《扮家家》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圆圈舞”的游戏让幼儿自然主动地多遍学唱歌曲。游戏的规则是:“请男孩子(当爸爸)先围一个大圆圈站好,再请女孩子(当妈妈)在圈里找一个男孩子面对面站好,大家一起表演一遍后,请女孩子往右边移一位小朋友作为新的好朋友继续游戏。”游戏的规则简单明了,幼儿在和不同伙伴的游戏合作中体验着音乐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策略三: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里,有许多是孩子未曾见过和听说过的新鲜事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孩子们自觉集中注意力来“听从我们的指挥”。例如:在大班音乐活动《木匠和油漆工》中,可充分利用孩子对木匠和油漆工这两种职业的好奇心,预设问题,让孩子大胆想象木匠和油漆工哼着歌曲造房子的情形,并进行动作模仿,孩子乐在其中,很快就能边表演边演唱歌曲了。
策略四:乐器的催化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音乐的教学和学习是不能单单依靠讲授的方式进行的。教师的演示不可能替代学习者去完成音乐体验,音乐教育必须从学习者本身出发,自主的进行体验操作才能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咚咚锵》中,小鼓咚咚和小锣锵锵,光靠教师的“言传”显然效果是不行的,孩子们无法靠想象去感受乐器的音色、节奏,这时,如果适时引入乐器的使用,孩子们能亲自体验和参与节奏的打击,不仅兴趣倍增,也能在活动中得到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策略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演唱歌曲
在我们唱歌教学中,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如改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情感、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在为《种瓜》一歌编动作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小苗苗,慢慢长成大西瓜,最后一句“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时,两手一摊,摇摇头,一脸既兴奋又无奈的样子,惟妙惟肖地把歌曲中的情景表达出来。又比如在《九十九座山》这首歌曲中,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改编部分歌词,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歌唱能力,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策略六:渗透其他领域教学,实现综合创新教育
由于“艺术教育在‘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中发挥中介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尽量兼顾发掘歌唱与其它教学领域的联系,使幼儿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其他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如在进行歌唱活动《十个小矮人》中,教师巧妙地把数学活动和歌唱活动结合在一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幼儿在歌唱的同时,寻找自己的十个矮人组,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在延伸活动“送好朋友回家”中,这个游戏还能作为检测幼儿数学能力的良好手段呢!
策略七:多媒体运用到课堂
在实际音乐活动中,我们常常忽略多媒体,整堂课下来,从练声曲、学唱到结束都是一台钢琴或是录音机应付,平平淡淡。殊不知,如果我们加入多媒体,效果可能就会像从黑白电视机到彩电的转换。孩子们对各种新奇事物充满好奇,而多媒体就可以最直观的给孩子们展示我们的大千世界。比如:在上《造飞机》一课时,通过多媒体给孩子们展示各种飞机的图片,展示各种飞机的外形、构造,孩子们顿时兴趣百倍,既可以学习歌曲,又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总之,幼儿是精灵的,又是纯真的,我们应该知道他们心里面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自我学习,及时给予他们肯定与赞扬,如果你能做的更好,你就可以收获他们的笑脸!
【关键词】 歌唱;情感;创造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对幼儿自身特点的研究,规范歌唱教学,探究出适宜幼儿发展的歌唱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幼儿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中,能健康、快乐地歌唱,从而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一、幼儿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唱歌是音乐艺术表现中最通俗、最普及、最容易被幼儿理解和喜爱、也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得幼儿能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能大胆参与和表达。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龄前儿童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让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一致,知识也比较缺乏。所以,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幼儿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大多提倡综合教学,不分学科,教育思想开放了,但过于看重幼儿的自主学习,不重视教师如何去教,活动的重点容易偏差,总的来说就是不够重视教学的规范化。我们的歌唱教学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如老师会一味地让幼儿记歌词,一句句地学唱。能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有帮助幼儿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幼儿唱好歌的方法,幼儿学得枯燥,老师教得辛苦,使歌唱变得没有意义。
三、幼儿歌唱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优化情境,在整体上创新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在给孩子们教学时,就要充分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如在中班歌唱活动《烧菜》中,教师可把整个歌唱活动设计成一个“请客做饭”的情景主题,教师通过故事把幼儿自然地带入情景,使幼儿成为主角,引导幼儿自然地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首先,以去做客为由让幼儿律动进活动室;再设计“切菜”的环节,通过用三种不同节奏来切菜让幼儿主动地、愉快的练习歌曲中的三个主要节奏型,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节奏训练,在活动中,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着,在“玩”“乐”“动”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主动的学、快乐的学!
策略二: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乐于学习
巧妙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可以使歌唱活动“锦上添花”。如在歌曲《扮家家》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圆圈舞”的游戏让幼儿自然主动地多遍学唱歌曲。游戏的规则是:“请男孩子(当爸爸)先围一个大圆圈站好,再请女孩子(当妈妈)在圈里找一个男孩子面对面站好,大家一起表演一遍后,请女孩子往右边移一位小朋友作为新的好朋友继续游戏。”游戏的规则简单明了,幼儿在和不同伙伴的游戏合作中体验着音乐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策略三: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里,有许多是孩子未曾见过和听说过的新鲜事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让孩子们自觉集中注意力来“听从我们的指挥”。例如:在大班音乐活动《木匠和油漆工》中,可充分利用孩子对木匠和油漆工这两种职业的好奇心,预设问题,让孩子大胆想象木匠和油漆工哼着歌曲造房子的情形,并进行动作模仿,孩子乐在其中,很快就能边表演边演唱歌曲了。
策略四:乐器的催化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音乐的教学和学习是不能单单依靠讲授的方式进行的。教师的演示不可能替代学习者去完成音乐体验,音乐教育必须从学习者本身出发,自主的进行体验操作才能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咚咚锵》中,小鼓咚咚和小锣锵锵,光靠教师的“言传”显然效果是不行的,孩子们无法靠想象去感受乐器的音色、节奏,这时,如果适时引入乐器的使用,孩子们能亲自体验和参与节奏的打击,不仅兴趣倍增,也能在活动中得到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策略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演唱歌曲
在我们唱歌教学中,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如改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情感、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在为《种瓜》一歌编动作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小苗苗,慢慢长成大西瓜,最后一句“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时,两手一摊,摇摇头,一脸既兴奋又无奈的样子,惟妙惟肖地把歌曲中的情景表达出来。又比如在《九十九座山》这首歌曲中,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改编部分歌词,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歌唱能力,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策略六:渗透其他领域教学,实现综合创新教育
由于“艺术教育在‘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中发挥中介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尽量兼顾发掘歌唱与其它教学领域的联系,使幼儿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其他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如在进行歌唱活动《十个小矮人》中,教师巧妙地把数学活动和歌唱活动结合在一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幼儿在歌唱的同时,寻找自己的十个矮人组,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在延伸活动“送好朋友回家”中,这个游戏还能作为检测幼儿数学能力的良好手段呢!
策略七:多媒体运用到课堂
在实际音乐活动中,我们常常忽略多媒体,整堂课下来,从练声曲、学唱到结束都是一台钢琴或是录音机应付,平平淡淡。殊不知,如果我们加入多媒体,效果可能就会像从黑白电视机到彩电的转换。孩子们对各种新奇事物充满好奇,而多媒体就可以最直观的给孩子们展示我们的大千世界。比如:在上《造飞机》一课时,通过多媒体给孩子们展示各种飞机的图片,展示各种飞机的外形、构造,孩子们顿时兴趣百倍,既可以学习歌曲,又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总之,幼儿是精灵的,又是纯真的,我们应该知道他们心里面想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自我学习,及时给予他们肯定与赞扬,如果你能做的更好,你就可以收获他们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