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胡女兰 刘 凤 胡婷婷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而人才培养方式的时代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课堂这个主阵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实践;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从而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如果课堂教学仍是采用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应试教育重知识传授,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记,老师出题学生答,教学主动权在教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知识的容器。应试教育苦了老师,老师的工作就是绞尽脑汁猜题,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考试的分数,应试教育更苦了学生,学生整天沉浸在做笔记、背题、考试当中,没有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愉快,只学到了一些对生活和今后工作意义不大的概念、公式、定律,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论前途。这种畸形的人才观危害了学生身心,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所需人才和对人才衡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应试教育已无法承担今天培养人才的任务了,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法
(一)实施素质教育必然优化教学过程。“应试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效果,是建立在延长学习时间的基础上的。素质教育要求耗时少、效果优,那么优化教学过程,是一大关键。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定义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目标看来发挥最有效的最佳的作用和组织控制。”这里所说的“一定标准”,包括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两点,一是时间,二是效果。应试教育重分析讲解,轻新形象感染,重习题式训练、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新思想教育。效果是建立在延长时间上的。素质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节省时间取得效果。操作方法是:淡化习题式的练习,加强能力培养,摈弃发胖式的分析,注重形象感染,反对封闭式读书,提倡到生活实践中去学。
(二)转变角色,了解学生。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诱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总结和评定者。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还要关注学生可能有的潜能,还要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和学生的“挑战”。一句话,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便于因材施教。要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思路、教师导学的思路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思路,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重视智力培养。智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认知活动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它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的组成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记忆力,忽视其他四种力的培养,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一词常被人挂在口上,而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却又培养不够。非智力因素就更被人遗忘了,连提也少提过。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有必要在此做说明,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人在活动中都是由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并且产生整体效应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具有以下作用:一是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非智力因素具有维持作用。三是非智力因素具有调节作用。四是非智力因素具有强化作用。
(五)提高课堂主阵地育人实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拓宽提高教学质量的空间,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工作中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领和借鉴。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通过对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学习借鉴和引领,让大家开阔眼界,认真研讨,并结合本地实践,逐渐探索出便于操作又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二要注重发挥教研员、学科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出一大批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搭建更多的平台,示范带动更多的教师潜心教学研究,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学校可请一些教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成指导组,走进学校、走入课堂,俯下身子参与学科教研和课堂教学指导,与学科教师共同思考交流,破解困惑。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对人的成长,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教学行为上采用开放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育人策略,这样素质教育定将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
[2]管夏月,中小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
【关键词】 素质教育;实践;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从而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如果课堂教学仍是采用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应试教育重知识传授,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记,老师出题学生答,教学主动权在教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知识的容器。应试教育苦了老师,老师的工作就是绞尽脑汁猜题,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考试的分数,应试教育更苦了学生,学生整天沉浸在做笔记、背题、考试当中,没有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愉快,只学到了一些对生活和今后工作意义不大的概念、公式、定律,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论前途。这种畸形的人才观危害了学生身心,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所需人才和对人才衡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应试教育已无法承担今天培养人才的任务了,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法
(一)实施素质教育必然优化教学过程。“应试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效果,是建立在延长学习时间的基础上的。素质教育要求耗时少、效果优,那么优化教学过程,是一大关键。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定义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目标看来发挥最有效的最佳的作用和组织控制。”这里所说的“一定标准”,包括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两点,一是时间,二是效果。应试教育重分析讲解,轻新形象感染,重习题式训练、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新思想教育。效果是建立在延长时间上的。素质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节省时间取得效果。操作方法是:淡化习题式的练习,加强能力培养,摈弃发胖式的分析,注重形象感染,反对封闭式读书,提倡到生活实践中去学。
(二)转变角色,了解学生。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诱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总结和评定者。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还要关注学生可能有的潜能,还要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和学生的“挑战”。一句话,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便于因材施教。要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思路、教师导学的思路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思路,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重视智力培养。智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认知活动的各种心理特点的综合,它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的组成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记忆力,忽视其他四种力的培养,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一词常被人挂在口上,而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却又培养不够。非智力因素就更被人遗忘了,连提也少提过。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有必要在此做说明,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人在活动中都是由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并且产生整体效应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具有以下作用:一是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非智力因素具有维持作用。三是非智力因素具有调节作用。四是非智力因素具有强化作用。
(五)提高课堂主阵地育人实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拓宽提高教学质量的空间,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工作中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领和借鉴。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通过对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学习借鉴和引领,让大家开阔眼界,认真研讨,并结合本地实践,逐渐探索出便于操作又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二要注重发挥教研员、学科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出一大批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搭建更多的平台,示范带动更多的教师潜心教学研究,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学校可请一些教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成指导组,走进学校、走入课堂,俯下身子参与学科教研和课堂教学指导,与学科教师共同思考交流,破解困惑。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对人的成长,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教学行为上采用开放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育人策略,这样素质教育定将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蓉,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
[2]管夏月,中小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