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 赵 亮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当今社会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依照课本教学模式严重禁锢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学生通过学到的非形象的数学知识只能对付考试。教师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相分割,学生无法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数学思想,感知数学的存在,更做不到将抽象个各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在核心素质培养条件下,必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并将其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因此,笔者在参考资料和文献下,探索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中一再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突出数学源于生活,并反馈应用与生活的数学理念。通过研读新课改课程标准,可发现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采取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去开展教学,充分引导学生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在以往传统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多半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知识容器,一味的去灌输各种知识,几乎不去关注学生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同时这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易出现厌学问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先导,标准与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去武装、充实自身教学理念,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深深融入自己教学课堂中。
  下面举一个例子:认识长度单位,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通过简单数学工具—直尺与课本知识来进行课堂教学,虽然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这一知识点,但是,很多学生也只是将这一单位作为对付考试的工具,其目的就是换算单位。这个认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去改变此现状,在课堂讲解知识之前,可借用现实各种问题或流传小故事来去带入知识点,例如,古人会用身体的某些部位去衡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进而将长度单位知识点引入课堂。此方式的优势在于,积极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并在无形中强调生活与数学的关联。
  二、创新化教材利用
  大多数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虽然教材和课外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據并不合适,不可忽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教学理念与创新教材的利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内容相联系,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识数教学中,教师应为结合生活去布置预习任务:我校将会组织学生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由于不确定电影院具体座位数量,进而无法准确安排观看场次,所以安排学生去附近电影院包厢数一数座位。在这一预习任务中,不仅将教学任务完美完成,亦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思想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识数教学课堂中,授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提出在统计座位数量过程中遇到的计数困难,由此引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手段
  (一)生活化的教学用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基本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将所教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要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传统教学生活中,教师是教学主宰,为了维护教师尊严,他们会利用呆板、生硬的课堂语言来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授课方式将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再者,用抽象的数学语言将这一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呈现给学生,难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因此,教师应结合现实并采用积极鼓励的措辞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例:进行“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构建课堂活动:
  师:大家看下,这有两种颜色的五角星,第一个绿色,第二个红色。大家猜一猜,第三个是什么颜色呢?
  (待学生猜完后,教师进行呈现)
  师:大家真棒,就是绿色。那么大家再想想,第四个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大家猜的很对,那么下一个又是什么颜色呢?
  生:绿色。
  ……
  师:这里一共有八个五角星,那他们都有什么颜色呢?
  生:红、绿。
  师:那么根据这位同学的回答,大家有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绿、红、绿、红、绿、红、绿、红。
  师:非常好,大家太棒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规律。
  由此可看出,在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后,课堂将会一改以往枯燥氛围,学生在听故事和玩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生活化的教学用具
  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用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学生可通过教学用具的直观感受,去将抽象化数学知识具体化,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角”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太极扇作为教学用具,随着扇面的各种变化,使学生充分了解“角”的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学和生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抽象的数学知识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具体化,进而做到化抽为实,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变课堂氛围,促进师生感情的深入发展。此外,通过生活与数学课堂的结合,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巩固生活化的数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生活化意识,并在选取更多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打破课本教材的束缚;并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来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大胆的结合现实,创新各种教学用具,进一步提高生活与现实的契合度,降低抽象化教学难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思维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且复杂的数学问题转为生动易懂的内容。把数学和生活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 (32).
  [2]王芷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