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作者】 董南忠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将日常生活融入其中,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 综合实践;小学数学;数学学习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触各个学科,培养各学科学习能力的成长阶段,教师和课本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向标,需要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多方面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课本中的综合实践课作为与传统教学章节不同的创新教学形式,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在教师的有效利用下帮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良好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有所缺陷。即使引入了实践和活动的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偏重于课本上的知识,集中在课堂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无法给学生们带来新的数学学习体验,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定位不够清晰。新课改背景下,虽然一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综合实践课开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备课上下了很大功夫,总是力求在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完整、全方位地呈现出来,不管其中所涵盖的教学内容难度如何、数量多大,都生怕在教学实践中遗漏半分。这样一来,综合实践课已经名存实亡,原本应该充满欢乐的综合实践课,变成了数学知识讲解的课堂了。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这部分课程的定位不够准确清晰,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数学知识的灌输,轻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
  二、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求学的道路往往是漫长且枯燥的,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学习的低年级小学学生来说,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获得一些乐趣,并在漫长的求学道路中可以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因此受益,是教育界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的教育方向。课本改版后在内容中加入的综合实践课,很好的起到了培养小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课在1-3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常常是以游戏结合教学的表现形式出现的。比如“摆一摆,想一想”的课程中,教师按照课本让学生通过摆黑色的棋子来进行数字教学,这既让学生愉快的进行了摆列游戏,又通过摆放棋子的形式将数字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了,加深了学生对所摆数字的理解和记忆。这种通过综合实践课指导进行得实践课堂形式充分的利用游戏模式把握住小学学生天性爱玩的性格特点,并且是一种不失趣味性和教育性并存的教育方式,在游戏中传输教学概念,辅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2、有利于增加数学的生活性
  数学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辅助人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比之高校学习的数学更应是一门侧重贴合生活实际,培养小学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学问。然而我国之前一直运作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分数为重的教育模式下,使学校和教师更注重的是分数的提升,让数学教育停留在了知识层面,而忽视了数学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育模式形同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三、策略
  1、完善实践活动实例,提升数学效率
  实践活动中的教学实例,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全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技巧,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学生学会使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理解和创造,便能系统地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很多数学实例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学科综合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師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
  2、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学科其中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学懂和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的用途。学习了比例,学生就可以理解建筑的韵雅;认识了元、角、分,学生就可以解决购物的问题;理解了面积,学生就可以合理地布局教室。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多观察、多实验、多调查、多反思,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懂得运用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受教中注重与实际的联系。
  3、合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心主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積极作用。如在实际开展“认识物体”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扎实掌握本节课主要认识了哪些物体,它们分别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定实践活动中心主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知识构建,这样既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师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前,让学生仔细观察粉笔盒或者墨水盒的实物构造,在此基础上,设计专属包装盒作品。作品完成后,请同学一一进行展示,并说出此作品的设计主旨及其特点,这样能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也为数学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多方面的发展。通过提出相应对策的方式来完善现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不足,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在完成学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聂强, 张海. 做便于全体学生成长的数学步道活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数学步道研究选题综述[J]. 吉林教育,2017(13):91-92.
  [2] 黄晓蓉. 抽象经验积累的微技能研究策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例谈[J]. 新课程·上旬,2017(6):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