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策略
【作者】 李淑惠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普安镇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要做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则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口语交际是在语言情景中进行的,因此要重视情景的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景设计的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参加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教学成果。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就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创设能够激发主体“交际需要”的情景,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无疑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为了交际的需要,人们才会有言语活动。需要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从事各种活动,满足需要的本质力量。我们从儿童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本性的学习方式,整体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标理念虽然受到很多学校的重视,但是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本质为实践行为不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应注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进,所以语文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课堂是锻炼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场合,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借助教材中涉及的日常话题,让小学生围绕其进行练习,具备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在“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在正式写作前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为小学生创造更开放的想象空间,也使小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当写作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划分小组,要求各组的学生相互点评作文,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使小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口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按照情境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该模式能使小学生将学习到的口语交际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更具实践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生活情景期间,教师应注重情景的合理性,为学生安排操作性较强、明确的任务,使学生能有序执行。学生通过扮演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能在这个情境中得到锻炼。教师在设立情景话题时,不应设置过难的问题,避免小学生难以理解,降低了参与兴趣。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交际时语言缺乏。因此我们当老师的要指导切实、精当、要巧妙适宜。可以用自然事例在阅读教学中去设计情景。如《坐井观天》一文中,课文结尾写到: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来看一看吧。”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可问:“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一提,学生兴奋地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青蛙跳出来会看到许多美丽的鲜花、宽阔的马路。有的说看到许多小朋友,更多的会说,青蛙跳出来后会“哇”的一声说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啊……学生这样展开讨论后,我又问:“那么青蛙坐在井里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学生又有说、它整天坐在井里,井里有蚊子有水,它就不出来,只看见天有井口那么大。这样反复认识,学生视野开阔,有话可说学生在宽松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口语能力自然提高了。
二、情景要利于双向互动,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从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来看、口语交际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换的,参与交际的双方即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即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调整。我们要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比如上《找春天》这个口语交际时,如何如何创设情景让学生敢于说,乐于水。我运用多种方式,如带同学们到学校周围找春天,我要求同学们写小树、小草、小花的对话,然后问;你与小草小花小树说什么?小草小花小树对你说什么?小草说“小朋友天气暖和了我出来和你们玩”;小花说:“小朋友,你们看我多美丽可是别把我采回去,我还要让别人看呢”;小树说:“小朋友,看我穿新衣服了多漂亮啊!”我又在教室里让小朋友扮演小花、小草、小树。这样学生感兴趣了,话也多了说得出来了。
三、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欲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的开展注重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师制定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量这三个维度,使评价体系更具科学合理性。小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与其在交际活动中的表现密切相关,教师应将评价落实于举手回答、小组探讨、学习总结模块中。譬如在“看图说话”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金鱼正在做什么呢”,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个性特征不同,其回答的内容也具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开放性问题中,学生的回答没有对与错,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鼓励学生想象更丰富的情景,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在教师的赞美中,能激发小学生交流学习的欲望。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教师应积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积极解决当前小学口语交际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小学生创造更好的口语交际学习环境。
口语交际是在语言情景中进行的,因此要重视情景的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景设计的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参加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教学成果。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就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创设能够激发主体“交际需要”的情景,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无疑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需要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为了交际的需要,人们才会有言语活动。需要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从事各种活动,满足需要的本质力量。我们从儿童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本性的学习方式,整体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标理念虽然受到很多学校的重视,但是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本质为实践行为不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应注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进,所以语文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课堂是锻炼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场合,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借助教材中涉及的日常话题,让小学生围绕其进行练习,具备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在“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在正式写作前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为小学生创造更开放的想象空间,也使小学生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当写作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划分小组,要求各组的学生相互点评作文,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使小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口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按照情境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该模式能使小学生将学习到的口语交际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更具实践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生活情景期间,教师应注重情景的合理性,为学生安排操作性较强、明确的任务,使学生能有序执行。学生通过扮演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能在这个情境中得到锻炼。教师在设立情景话题时,不应设置过难的问题,避免小学生难以理解,降低了参与兴趣。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交际时语言缺乏。因此我们当老师的要指导切实、精当、要巧妙适宜。可以用自然事例在阅读教学中去设计情景。如《坐井观天》一文中,课文结尾写到: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来看一看吧。”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可问:“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一提,学生兴奋地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青蛙跳出来会看到许多美丽的鲜花、宽阔的马路。有的说看到许多小朋友,更多的会说,青蛙跳出来后会“哇”的一声说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啊……学生这样展开讨论后,我又问:“那么青蛙坐在井里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学生又有说、它整天坐在井里,井里有蚊子有水,它就不出来,只看见天有井口那么大。这样反复认识,学生视野开阔,有话可说学生在宽松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口语能力自然提高了。
二、情景要利于双向互动,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从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来看、口语交际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换的,参与交际的双方即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即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调整。我们要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比如上《找春天》这个口语交际时,如何如何创设情景让学生敢于说,乐于水。我运用多种方式,如带同学们到学校周围找春天,我要求同学们写小树、小草、小花的对话,然后问;你与小草小花小树说什么?小草小花小树对你说什么?小草说“小朋友天气暖和了我出来和你们玩”;小花说:“小朋友,你们看我多美丽可是别把我采回去,我还要让别人看呢”;小树说:“小朋友,看我穿新衣服了多漂亮啊!”我又在教室里让小朋友扮演小花、小草、小树。这样学生感兴趣了,话也多了说得出来了。
三、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欲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的开展注重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师制定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量这三个维度,使评价体系更具科学合理性。小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与其在交际活动中的表现密切相关,教师应将评价落实于举手回答、小组探讨、学习总结模块中。譬如在“看图说话”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金鱼正在做什么呢”,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个性特征不同,其回答的内容也具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开放性问题中,学生的回答没有对与错,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鼓励学生想象更丰富的情景,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在教师的赞美中,能激发小学生交流学习的欲望。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教师应积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积极解决当前小学口语交际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小学生创造更好的口语交际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