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 黄翠华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逐步向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现状,探讨了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关对策,旨在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措施
初中生物是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初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相比数学、语文等课程,生物课程所占课时数较少,同时由于受到学校各种硬件条件的影响,导致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实践,全面优化初中生物教学。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以灌输式传统教学为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通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设计教学,并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过于程式化,教学技巧的运用相对不足,制约了生物教学的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成果不明显
现代生物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生物教学应为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培养服务,奠定学生的综合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秀品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不够重视,没有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由于个性化教学意识的缺乏,导致个性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师生间缺少互动交流
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教师与学生虽然都存在沟通的意愿,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导致沟通无法有效的进行。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而未深入学生内心。教师应在在传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有关对策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教师应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虽然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但是个人好恶观念却在学习表现的非常明显,这不仅体现在所学科目喜好上,还体现在授课教师喜恶身上。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塑造自身楷模的形象,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1]。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时,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设计交流、沟通的话题,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自己在交流中的角色,变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完成交流。
此外,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业务技能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重视自身业务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求改善教学新途径,充分发挥自身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从内心钦佩教师,同时也更喜欢
生物课程的学习。教师要尽量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投身教学活动,愉快的进行学习。
(二)强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技巧的加入,这样才能使个性化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变。教师要对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他们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将学生自身的这些特点与教学设计融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塑造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模式,要肯定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采用激励和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在进行知识点授课时,尽量使教学多样化、形象化,可以采用课外知识与生物课知识结合的方式,使生物课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学生可以理性思考生物知识,
发现宏观、微观的变化规律,从而将学习的知识组合成一个整体[2]。
例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细胞”授课是,组织学生到课外搜集资料,教师布置一个研究化学习的题目,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学生在自然中可以放松心情,自由的搜集资料,从而感受到生物学习的快乐。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容易开展,又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真正领悟生物学科的内涵。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式,应用先进教学技术
1.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在培养初中学生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关怀,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因素引入教学中,将情感因素作为
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采用谈话、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3]。
2.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技术
先进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创新教学模式的新途径。生物知识中存在较多抽象的知识点,如很多细胞结构等,平面的图片很难让学生快速的理解,而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技术可以把这些知识转化成立体的动画或影像,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细胞的结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路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模板。作为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未来教育者应该不断深化生物教学改革,拓宽生物教学思路,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1).
[2]匡廷云,曹惠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
[3]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 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09).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措施
初中生物是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初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相比数学、语文等课程,生物课程所占课时数较少,同时由于受到学校各种硬件条件的影响,导致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实践,全面优化初中生物教学。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以灌输式传统教学为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通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设计教学,并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过于程式化,教学技巧的运用相对不足,制约了生物教学的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成果不明显
现代生物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生物教学应为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培养服务,奠定学生的综合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秀品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不够重视,没有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由于个性化教学意识的缺乏,导致个性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师生间缺少互动交流
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教师与学生虽然都存在沟通的意愿,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导致沟通无法有效的进行。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而未深入学生内心。教师应在在传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有关对策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教师应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虽然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但是个人好恶观念却在学习表现的非常明显,这不仅体现在所学科目喜好上,还体现在授课教师喜恶身上。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塑造自身楷模的形象,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1]。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时,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设计交流、沟通的话题,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自己在交流中的角色,变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完成交流。
此外,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业务技能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重视自身业务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求改善教学新途径,充分发挥自身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从内心钦佩教师,同时也更喜欢
生物课程的学习。教师要尽量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投身教学活动,愉快的进行学习。
(二)强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技巧的加入,这样才能使个性化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变。教师要对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他们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将学生自身的这些特点与教学设计融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塑造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模式,要肯定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采用激励和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在进行知识点授课时,尽量使教学多样化、形象化,可以采用课外知识与生物课知识结合的方式,使生物课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学生可以理性思考生物知识,
发现宏观、微观的变化规律,从而将学习的知识组合成一个整体[2]。
例如,教师在进行“植物细胞”授课是,组织学生到课外搜集资料,教师布置一个研究化学习的题目,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学生在自然中可以放松心情,自由的搜集资料,从而感受到生物学习的快乐。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容易开展,又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真正领悟生物学科的内涵。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式,应用先进教学技术
1.情感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在培养初中学生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关怀,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因素引入教学中,将情感因素作为
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采用谈话、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3]。
2.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技术
先进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创新教学模式的新途径。生物知识中存在较多抽象的知识点,如很多细胞结构等,平面的图片很难让学生快速的理解,而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技术可以把这些知识转化成立体的动画或影像,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细胞的结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路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模板。作为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未来教育者应该不断深化生物教学改革,拓宽生物教学思路,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1).
[2]匡廷云,曹惠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
[3]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 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