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作者】 诺尔吉曼

【机构】 新疆和硕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来说非常重要。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其气氛的融洽、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与兴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价值态度、情感态度,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的主要因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营造课堂教学中积极、良好、融洽的气氛,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主动状态,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达的内容,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观念,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关注学生的课堂认知水平,尽自己所能使课堂丰富有趣。其次,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生在刚刚接触新鲜事物之初,难免会出现抵触情绪——不配合教师提问、上课捣乱等,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讲讲故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助长学生的学习自信,为新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课堂气氛的方式方法
  1、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纵观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师生关系好的班级能使同学们沉浸在语文课堂中,更加快速的吸收所学知识,学习起来相对比较轻松。相反,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课堂使得学生消极沉闷,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打破原有的师生隔阂,建立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同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表现出对每一位同学的关心和爱护,用亲切和善的语调同他们进行交流,对他们好的表现要善于提出表扬,也要允许他们出现失误。而且,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较快的阶段,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尊重和信任,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获得启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应当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图文结合,加强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和感知。例如,在教授《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对太空的思考和向往,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太空生活有趣的原因。另外,教师可以也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故事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女娲补天》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女娲补天的原因是什么?补天时的过程分为几步?其中遇到了那些苦难等等,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时就已经完全投入进了课堂学习之中,不知不觉的就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避免重复单调的教学模式,争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运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好玩的天性还未丢失,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置一些课堂游戏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为他们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将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和形象比较抽象,学生不能很好地进入到情境当中,这时,教师为学生们设定游戏情景,在游戏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定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晏子、楚王和卫兵,进行情景剧演习,指导他们进入人物内心,把握人物的心理,使同学们深入的了解故事情节发展,更好的掌握文章脉络。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为将来的学习铺就一条道路。在整个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是在玩乐,但实际上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次巩固,有利于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使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的目标。
  4、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很容易养成贪玩的习惯,如果教师选择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那学生们将永远不会得到提高。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促进自身智力的发展。比如,在对《乌鸦喝水》一文进行讲授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行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加强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就所做实验进行提问探究,让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既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更好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代社会,动手能力是考验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基础,因此,从小开始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课堂气氛因为这种形式的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不再只是传统的讲和听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变被动为主动,获得学习能力的更大提高。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的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以上阐述,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积极开拓,勤奋钻研,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成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法宝,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为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教学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