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低段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者】 杨丽丹
【机构】 浙江省龙港市湖前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习中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所谓错误资源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
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鸦雀无声,但当某个同学发表了一个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错误地回答撞击了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唤醒了他们的思维。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把学习错误转化为学习资源,为教学服务。但有些教师往往出于对教学流程及任务的实现,总是极力回避学生错误,把学生的出错现象简单理解成由于知识掌握而引发的能力、技术障碍。另外,有些教师因为有了预设的答案,有了规定的思维行进路线,还可能把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一些创见当作错误而抛弃。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试图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挖掘和利用学习错误,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背后的障碍,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错误变错为宝;改变教师对学生错误的不正确观念和处理态度,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
一、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成因
(一)学生的知识构建不完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构建不完整,往往会导致学习中出现错误。如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中,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不清,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观察过程中,自主建构“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中有些面一定是长方形”,学会利用特征判断。
(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错误。如在《认识质量单位》中,一袋大米重25( ),很多学生会填“克”,这正是学生缺乏经验所导致的。
(三)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段学生本处于想象力非常充分的时期,但有些孩子只能表述及想象直观看到的,没有空间想象,从而导致一些错误出现。如在《图形的拼组》中,数一数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好多孩子都数出4个,孩子非常明显表现出缺乏空间想象导致错误出现。
二、有“错”用“错”,鞭策孩子们的不再犯同样错误
“错”是孩子们在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教师如果放大此次错误,加深孩子对错的印象,就能让孩子们将“错”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驱动力,从而自觉地纠正自己一些不恰当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
如在讲“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刚讲新课之时,笔者请学生自己观察算式“53-8”,让他们说说怎么算,好多人发现各位“3”不够减“8”,追问不够减要怎么办时,有同学大声喊用“8-3”,这是在退位减法中学生最常犯的一种错。当时就有同学发出反对的声音,我一想这不正是用“错”的好时机吗,马上请同学进行讨论,为什么这样想不对。学生当时课堂反应非常积极,最后告诉我不能用减数“8”减被减数中的个位“5”。因为在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讨论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加深了孩子对这种错误的认识班上同学在以后做退位减法中,几乎没有人再犯这种错。
三、教师对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合理利用错误,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而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如果教师立即给予“错误”这一简单评价,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或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长此以往,学生会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那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数学课,首要任务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发展过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笔者主要让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中感知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法。其实,很多学生已经会算这类不进位的加法了。因此,在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遇到了难题,如习题:30+24和3+24,这组题将整十数和一位数放到前面,这给他们的计算带来了许多麻烦。为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多一些学习机会,课堂上请一名同学起来回答,她毫不犹豫地说:“30+24=54,3+24=54”。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笑声。这位学生立即涨红了脸,悄悄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说“你错了”,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思考。于是,笔者提醒他说:“咦?这两道加法算式加数不都是相同的,为什么它们的和却是相同的呢?”这个学生思考了一会,说:“我算错了!”笔者立刻请他分析一下,错哪里。他马上说30应该加在十位上,后面3应该加在个位上,所以后一个结果应该是27。这时,教室里马上响起了掌声。其实,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出差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给其他学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举两得。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在错误和正确交错下提升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时时都会遭遇“错误”的伏击。然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牢固树立起“错误是资源”的意识,抓住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巧用 “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他们,要正确的处理并充分运用这一特殊的教育资源,借力于“错误”提高课堂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 晁德豹.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2)
[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刘姗姗. 中国教师. 2018(S2)
[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张衍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23)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误资源;利用
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鸦雀无声,但当某个同学发表了一个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错误地回答撞击了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唤醒了他们的思维。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把学习错误转化为学习资源,为教学服务。但有些教师往往出于对教学流程及任务的实现,总是极力回避学生错误,把学生的出错现象简单理解成由于知识掌握而引发的能力、技术障碍。另外,有些教师因为有了预设的答案,有了规定的思维行进路线,还可能把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一些创见当作错误而抛弃。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试图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挖掘和利用学习错误,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背后的障碍,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错误变错为宝;改变教师对学生错误的不正确观念和处理态度,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
一、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成因
(一)学生的知识构建不完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构建不完整,往往会导致学习中出现错误。如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中,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不清,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观察过程中,自主建构“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中有些面一定是长方形”,学会利用特征判断。
(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错误。如在《认识质量单位》中,一袋大米重25( ),很多学生会填“克”,这正是学生缺乏经验所导致的。
(三)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低段学生本处于想象力非常充分的时期,但有些孩子只能表述及想象直观看到的,没有空间想象,从而导致一些错误出现。如在《图形的拼组》中,数一数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好多孩子都数出4个,孩子非常明显表现出缺乏空间想象导致错误出现。
二、有“错”用“错”,鞭策孩子们的不再犯同样错误
“错”是孩子们在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教师如果放大此次错误,加深孩子对错的印象,就能让孩子们将“错”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驱动力,从而自觉地纠正自己一些不恰当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
如在讲“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刚讲新课之时,笔者请学生自己观察算式“53-8”,让他们说说怎么算,好多人发现各位“3”不够减“8”,追问不够减要怎么办时,有同学大声喊用“8-3”,这是在退位减法中学生最常犯的一种错。当时就有同学发出反对的声音,我一想这不正是用“错”的好时机吗,马上请同学进行讨论,为什么这样想不对。学生当时课堂反应非常积极,最后告诉我不能用减数“8”减被减数中的个位“5”。因为在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讨论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加深了孩子对这种错误的认识班上同学在以后做退位减法中,几乎没有人再犯这种错。
三、教师对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合理利用错误,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而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如果教师立即给予“错误”这一简单评价,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或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长此以往,学生会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那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数学课,首要任务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发展过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笔者主要让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中感知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法。其实,很多学生已经会算这类不进位的加法了。因此,在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遇到了难题,如习题:30+24和3+24,这组题将整十数和一位数放到前面,这给他们的计算带来了许多麻烦。为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多一些学习机会,课堂上请一名同学起来回答,她毫不犹豫地说:“30+24=54,3+24=54”。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笑声。这位学生立即涨红了脸,悄悄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说“你错了”,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思考。于是,笔者提醒他说:“咦?这两道加法算式加数不都是相同的,为什么它们的和却是相同的呢?”这个学生思考了一会,说:“我算错了!”笔者立刻请他分析一下,错哪里。他马上说30应该加在十位上,后面3应该加在个位上,所以后一个结果应该是27。这时,教室里马上响起了掌声。其实,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出差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给其他学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举两得。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在错误和正确交错下提升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时时都会遭遇“错误”的伏击。然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牢固树立起“错误是资源”的意识,抓住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巧用 “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尊重他们,要正确的处理并充分运用这一特殊的教育资源,借力于“错误”提高课堂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 晁德豹.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2)
[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刘姗姗. 中国教师. 2018(S2)
[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张衍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