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探微

【作者】 杨三林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板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改良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点,通过作业设计时,寻求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的结合点;作业布置时,找到量与质之间的平衡点,促使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有最大可能的提高,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作业的真价值。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巩固运用道德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增强法治意识,落实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行发展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联系生活的原则
  我认为将家庭、社会生活等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学生可独立地去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与自己生活环境贴近的作业。
  2、趣味性原则
  在学习中,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去完成,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3、合作探究原则
  即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要向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4、综合性原则
  要加强课程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减少机械性的单纯以积累知识为目的的作业分量,把时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
  1、设计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自身活动或社会生活中的已有知识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收集材料信息,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对学校围墙外的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查找污染严重的原因,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的途径,形成调查报告。
  解析:此项作业是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后的探究型作业。学生从已发现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学生在享受完成作业乐趣的同时融入生活,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2、设计时事型作业
  设计时事型作业,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要求学生每天抽一点时间看一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1818黄金眼》等电视节目,鼓励他们与家长、同学以及邻居谈时事。或者要求学生从报纸上剪一至两篇新闻贴到专门的本子上,并要求学生对时事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做出一番时事的预测。从半个学期的实施情况来看,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对当前的时事关注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在课间也能经常听见他们在讨论一些时政“热点”问题,比如“美丽中国”“太空梦”“中国梦”“最美司机”等都成为学生交流的话题。所以,我认为做这种作业对学生养成关心时政、关心国事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有利的。
  3、设计解决问题性作业
  解决问题,是一种源于生活,并置于特定环境中的一种作业设计。这一类作业,有很大的偶然性,首先需要一个教师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及时编制作业的能力,相对而言,这类作业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但这一类作业,却是学生最需要去完成的,是学会处理生活中各类纠纷的不错的选择。
  前不久,我到班上课,刚进教室,就发现一个男生对着一个女生在大吼,说她不公平,凭什么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他根本没有说脏话。女生则委屈地哭了起来,于是一大群男生与女生对起了阵,男生说什么都觉得“执法不正”,纪律委员也在一边叫:“为什么没有通过我就把名字记上去,把我这个纪律委员当什么了……再说,才两天,黑板上被批评的名字已经布满了整个批评栏。”整个教室一锅粥。这时上课铃声已经响了,学生还没有想停下来的样子,倒是把目光转向我,似乎是要看我怎么处理这件事。我呢,看着几个男学生挑衅的目光,觉得这次不能疏忽,脑子高速运转:如果自己来个调查,那别说一节课没了,还可能背上一个“搞不清”的骂名;如果不管,那绝对是不可以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思想品德老师而言,这样的教育机会,怎么可以放过。于是我将“公平与宽容”这个主题纳入我所教的课堂中,让大家参与讨论这样的话题。没想到上课的过程却比以往更愉快、更和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后来班主任找到我说,自那次之后,班上管理者与同学的关系好了很多,处理起来方便多了。
  4、设计实践型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性作业可以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学生优良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形成,必须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我们要重视学生德育的实践性,把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对于实践型作业,我们可以设计得更加具体一些。
  比如,家庭劳动体验型作业,可以布置做一些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碗、洗菜、洗衣、做饭、倒垃圾、购物等。也可以组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区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总之,我始终坚信,如果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都能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每一位学生都能乐于去做作业和学习,并通过多元化的作业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