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作者】 陈熠彬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苟角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习惯如此重要,我们要从一年级新生开始抓起,加强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我们要用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养成教育

  小学数学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
  课堂上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至关重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力求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带头认真倾听,起到示范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复述这个学生的话,或提出不同的观点,或对这个学生进行点评。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任务去倾听,久而久之,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较差,要他们认真地听40分钟课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给予适当的表扬,也可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谁得的红星多”等活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一心想表现自己,他会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玩橡皮铅笔。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逐渐就能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二、课上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说”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即回答老师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修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被修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都要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班级里,有胆大敢于发言的孩子,也不乏一些胆小怕言的孩子,针对实际,要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也要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长此以往,学生课上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会逐渐增强。
  三、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
  反复思考后猜想:如果总结几条规律,让学生们在检查时有章可循,失误该会少些吧?于是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总结了下列五条:
  ①竖式中不要抄错数
  ②竖式中不要抄错加减号,不要将“+”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③笔算加法时,该进位时不要漏加进位一,不该进位时不要乱加进位一。
  ④笔算减法时,该退位时不要忘退,不该退位不要乱退。
  ⑤横式中不要漏写得数。
  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做完题再按照这五条逐一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计算水平大大提高,计算后检查的习惯也养成了。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所迫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闲适,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表叔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评价,等等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例如,在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5401÷9所表达的意义时,学生一般表述为540除以9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除法运算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说出:被除数是540,除数是9,商是多少?360是6的多少倍?……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总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应持之以恒,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可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