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情境式教学的探究

【作者】 包玉彬

【机构】 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刘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积极构建相应的情境,并且将情境及时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保证情境合理,设计合理的问题,并且将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情境式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趣味情境

  过往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固守传统思维,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相对封闭,一来是教师与学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二来也是学生与知识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十分的被动。而情境教学则是要增添课堂的“人情味”,让知识不再成为负担,而是在适当地氛围下,适当地进入到学生的心中。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
  1、借助网络多媒体优势,营造丰富趣味情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日益成熟,并不断走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能够同时利用视频、声音与文字展开教学。在教学的形式上更丰富,在教学内容上也更为有趣。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该当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展开,同时结合好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激起学生的思考。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叶圣陶曾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2、重视课堂师生互动加强情景融合 
  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重视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以师生互动加强促进情景有效融合。语文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学生心理特点,有机结合情感与意境,以互动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沁园春·雪》一课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文章深意困难的现实情况,向学生解释作品中心思想,应用情境教学法整合作品写作意境,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斟酌“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等语句,将学生带入到北国风光情境中,探究作者写作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结合自身感情朗读课文,加强学生对文章磅礴意境的感知,提升学生理解诗词内涵的程度,增强教学效果。 
  3、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作为教师要善于到生活中去找寻教育的灵感。要把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将课文内容寓于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中,也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在执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随着歌曲《父亲》的播放,笔者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了父亲手拉孩子学走路、给孩子打伞、让孩子骑到肩上的图片,然后,笔者讲到:父爱如山,父亲是一个温暖的字眼,同学们,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的父亲好吗?(儒雅、勤劳、慈爱、拼搏、高大、坚强)听完同学们的发言,笔者用情地讲到:同学们,老师听了你们形容父亲的每一个词都是那么美好,你们有这么好的父亲真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儿子笔下的父亲的《背影》,感受一下他们浓浓的父子亲情
  这样的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主动进入课堂学习中,为教学活动的进行起到了推动作用。
  4、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其和语文课本知识进行融合,通过构建各种活动,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思维意识,进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明确自身的经验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构建一个合理的情境。例如在《春》课本学习时,当读到“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地上的小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深化。也就是说,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了解,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能够通过其他事物来增加学生的认知,更好地了解课本知识内容。
  5、基于朗读来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的每篇文章都配备了课文朗读录音,这也是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若能够给予科学、充分利用,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播放朗读录音,一边引导学生慢慢闭上眼睛,认真、仔细去聆听,对课文描述的画面,人物对话的口吻、心理、情感,以及叙述的事情等内容做出深入体会,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实现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如某教师在讲解《老王》这篇文章时,就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朗的方式来活跃教学氛围,优化生动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贴切、生动的朗读中,对“我”的亲切、善良,以及“老王”的孤苦、真诚给予更深入的体会,这也能够为师生之后的课文分析把握奠定良好基础。 
  6、基于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种微妙且强烈的语言。以独特的旋律、节奏来进一步拉近师生心灵上的距离,然后带领学生逐渐融入到课文描写的相应意境当中。学生能够对本节所学内容、整个学习、体会过程产生深刻印象与透彻理解。
  如某教师在讲解《黄河颂》这篇文章时,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有限,很少有人真正领略过黄河的波涛壮阔。所以说,即使教师引用多么生动、丰富的语言来为学生讲解都很难取得理想教学成果。对此,该教师就在正式授课之前,为学生播放了《黄河大合唱》这一歌曲,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为之震撼的基础上,教师又带领学生欣赏挂图,同时安排同学给予有感情的朗读,以此来丰富、优化授课内容与环节。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正确认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通过以上等措施的采取,实现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发展中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积极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洁.关于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21~22.
  [2]李秀萍.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