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作文教学

【作者】 田 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需要提升作文教学有效性。为此,面对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和作文目标,我们必须创新策略,注重作文过程教学,让学生反复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提升;有效策略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材和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良好平台,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实践。因此,加强作文教学,让学生获得良好写作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不可推脱。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谈文色变,不想写,甚至害怕写。这样的心理促使他们产生了作文抵触情绪。为了达到新课标“让学生乐于表达,能真情实感抒写”目的,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从学生学情实际,结合能力形成规律,抓好作文过程系列化教育,并有效落实在日常训练中,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着力提升学生作文实践能力和水平,就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肩担。下面,我结合自身小学语文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写作兴趣培养
  作文要实现有效教,有效学,达到学生乐于写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使之达到想写乐写的惊人程度。为此,对于小学生作文,我们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让学生爱上作文,愿意写作实践。而在实践中,我们很多只注重组词造句,没有强调句与句的创新重组运用,更没有培养学生组织和驾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加之没有发挥阅读教材的例子作用,造成学生作文时经常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的不良后果。在作文写作时,即使受迫而写,也是无病呻吟,东拼西凑,上句不连下语,而且内容空洞,口水话中无条理,别字错词不表意。在教师评语中又看不到成功,又被困难一堵再堵,不良评语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想作文,严重缺乏作文自信。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激趣,增强写作自信是前提。实践中,除了我们要在教法上有所改革外,就应在作文整个历程和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作文兴起培养,使之增强写作欲望,有“我想写”的主体性坱求,从而实现变被动学写为主动想写的效果,逐步使之乐于写作。
  二、引导学生注重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就是字、词、句的创意重组,它需要作者心中有事、有话、有词。所以我们平时教学,就应让学生注重积累,储备更多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随时调用。
  (一)在观察中积累素材。观察是获取作文素材,确定写作顺序的有效方式。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一句话:“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一些学生作文无素材,就是因为缺少长期观察和细致发现,导致“库中”没有源头活水。形成这样的原因有二,一是小学生本身缺乏观察兴趣和方法,有意识观察在没有要求下主动性较差。二是现在学生活动范围本身就有限,往往就在家、学校两点,即使在这二者之者的路途中,也是隔着车窗看世界。即使偶尔的社会活动实践,也有被“精心策划”了的,因此,他们观察所获就变得极为有限。而作文写作,又必须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观察体验。对此,我的方法就是在作文前,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校园、社会等学生活动区域的动物、植物、物品或其他,并授予方法,并填好“观察采集案”。回到作文课上,再要滶学生把所见所感,采用先说后写,边说边记,随后整理的方法进行作文,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有米之炊”。实践证明,有了大量亲身观察经历和体验的素材收集,学生写出的作文明显好很多,不仅有物,有序,还具有文采,也生动有情。
  (二)加强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是丰富写作素材的常用方式。如果说观察也积累,那就是内容的积累,那要求学生积累语言,那就是作文的形式积累。好内容还需要好形式,而语言是形式的重要构成,没有枓作基石,又怎能撑起作文这座大厦。其实,作文这种表达,就是要达到这种积累,多读多记,在模仿中形成自我语言。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可叫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好的诗歌和谚语,歇后语也都可纳入其中,而且要常读常记,置于心中成库存。其次还要让学生多背诵,把优美的段落背得如“其言皆出于吾之口”效果,这样才取取放自如。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能为写作做好基础和铺垫,就能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找到对应的词或句子来表达。
  三、鼓励学生自我修改
  好文不厌百回读。其实,好文也不厌百回改。“自能改”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著名观点,他要求学生“文章要自己改”。实践也证明,只有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方法和本领,才能交出一篇好文章来。这些年语文作文教学,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千教万教,重在教学生改,只有只自改,形成习惯和需求,教师才能少改或不改。在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自能改文训练,提高学生作文主体的参与性,着力培养学生自能改文的习惯和能力。实践中,我们要授予改文方法,要求学生在反复读自己的作文的基础上,看它有无别字错词,语言是否通顺。如发现错漏之处,就要及时进行修改。另外,作文修改,冷处理,停几天再修改,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修改效果了。
  四、运用激励点评增信心
  点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作文有不有进步的平台。他们很喜欢在这过程中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满足成功体验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教师要及时抓住每次作文后的点评课,多采用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受到鼓励,增强写作信心。
  总之,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实现作文有效教学,让学生从系列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获得兴趣,增强储备,在反复实践中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魏国,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园,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