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青青
【机构】 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临沮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把“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丰富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实践动机”,“改进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一、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实践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切入点,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切入点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
(一)学生掌握知识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如:一年级在教学1、2、3、4、5、6、7、8、9、0这些数字的认识时,我先讲授了这些数字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知道,大千世界存在着数学问题,激发他们想探索数学世界奥秘的情趣。
(二)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应用题的教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应特别重视培养其实践意识。如教学“同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得出结论,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延伸处,培养实践意识。如,学生在学过“百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去报纸中摘抄有关记录百分数的句子,让学生讲解这些百分数句子的意义,加深百分数的理解,把课本中的知识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我们要从小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只有回到实践之中去。
二、丰富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实践动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灌输法、填鸭式”的弊端,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圈套”走。因此失去了学的主动权,从思想上放弃了实践的想法。
那么,我们该怎样在教学类型上下功夫,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动机呢?例如:我们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圆的周长”一节内容时,首先,在教学圆周长的度量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进行实践,同时激起学生实践的动机;你能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吗?在学生说出可以用滚直尺和绕绳的方法量得圆的周长后,教师可进一步给学生创设实践动机:请同学们再量一下各个圆的直径,你会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一个奇妙的关系。学生一听“奇妙的关系?”马上又会投入新的实践中。这样,一堂抽象性很强的新授课,学生在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的实践中轻轻松松就学会了。给学生创设实践动机,为学生在下一步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创造机会。
三、改进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人们常说:百师百教,各师其法,但不管我们采取哪一种教法,都不能剥夺孩子实践的机会。事实证明: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会使他们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形象具体,掌握更加牢固。
(一)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认知。把知识的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智慧去主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以饱满的情感,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活动于课堂上,这时的他们,便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了。在教学中我设计多种教学导入形式,如实物导入、情境导入、录音对话、讲故事、猜谜等来组织好课始几分钟的学习。如教学“比赛场次”一节时,我把教材中的世界杯比赛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来进行导入。这样导入,“课伊始,趣已生”,既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扎实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
“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实践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更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仅靠平面的二维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动手研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启发学生说一说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长方体的什么特征呢?从而开放了学生思维,找出内在规律,有目的,有效率地创新。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自己发现问题,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要创设让学生手脑并用的空间,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创造性想象的思维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要时时把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周围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这样才能将数学融入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学习活动也变成一门艺术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74.
[2]马玉彬.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32-133.
[3]李敬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培育路径[J].学周刊,2019(18):42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一、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实践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切入点,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切入点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
(一)学生掌握知识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如:一年级在教学1、2、3、4、5、6、7、8、9、0这些数字的认识时,我先讲授了这些数字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知道,大千世界存在着数学问题,激发他们想探索数学世界奥秘的情趣。
(二)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应用题的教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应特别重视培养其实践意识。如教学“同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得出结论,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延伸处,培养实践意识。如,学生在学过“百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去报纸中摘抄有关记录百分数的句子,让学生讲解这些百分数句子的意义,加深百分数的理解,把课本中的知识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我们要从小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只有回到实践之中去。
二、丰富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实践动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灌输法、填鸭式”的弊端,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圈套”走。因此失去了学的主动权,从思想上放弃了实践的想法。
那么,我们该怎样在教学类型上下功夫,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动机呢?例如:我们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圆的周长”一节内容时,首先,在教学圆周长的度量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进行实践,同时激起学生实践的动机;你能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吗?在学生说出可以用滚直尺和绕绳的方法量得圆的周长后,教师可进一步给学生创设实践动机:请同学们再量一下各个圆的直径,你会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一个奇妙的关系。学生一听“奇妙的关系?”马上又会投入新的实践中。这样,一堂抽象性很强的新授课,学生在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的实践中轻轻松松就学会了。给学生创设实践动机,为学生在下一步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创造机会。
三、改进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人们常说:百师百教,各师其法,但不管我们采取哪一种教法,都不能剥夺孩子实践的机会。事实证明: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会使他们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形象具体,掌握更加牢固。
(一)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认知。把知识的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智慧去主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以饱满的情感,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活动于课堂上,这时的他们,便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了。在教学中我设计多种教学导入形式,如实物导入、情境导入、录音对话、讲故事、猜谜等来组织好课始几分钟的学习。如教学“比赛场次”一节时,我把教材中的世界杯比赛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来进行导入。这样导入,“课伊始,趣已生”,既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扎实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
“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实践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更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仅靠平面的二维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动手研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启发学生说一说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长方体的什么特征呢?从而开放了学生思维,找出内在规律,有目的,有效率地创新。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自己发现问题,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要创设让学生手脑并用的空间,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创造性想象的思维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要时时把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周围事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这样才能将数学融入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学习活动也变成一门艺术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74.
[2]马玉彬.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32-133.
[3]李敬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培育路径[J].学周刊,2019(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