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落实有效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作者】 郑 力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高垭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优化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指导方法,立足课堂,面向课外开放;立足课本,面向书外,训练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听、说、思、辩”口语交际基本能力,是培养小学中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向。
【关键词】 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就要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基础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行为交际素养,对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我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对“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局限于传统
从老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中反思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不同程度存在:对分学段口语交际目标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分析,在“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上没有层次性、递进性和训练重点,一般老师囿于课本“语文园地” 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学。
原因在于:老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懒于钻研课标、研究教材、开发口语交际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单一,“口语交际”内容脱离小学生生活,导致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中断,“不想说”、“不愿说”,教师指导学生听说不注重语言规范训练,常指责口语带有“话吧”的学生,致使一些学生“不敢说”进而产生“不会说”现象。
2、对“口语交际”课重视不够
一般语文教师很少单独开展“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一般与习作教学课同步进行,体现在“先说后写”的习作环节之中,教学形式单一。
原因在于:教师对口语交际课认识不到位,方法简单,教师缺少必要的示范、点拨、规范训练,不能较好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涉及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活动中、网络信息中的潜在资源,导致“口语交际”时学生无话可说,难以有效交际。
3、对“口语交际”活动评价严重不足
我们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上发现,不少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一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评价局限于学生说的知识点、技能点的评价,导致学生逐步弱化“口语交际”的兴趣、热情和信心。
原因在于:教学急功近利,忽视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激励评价。
二、落实有效口语交际教学途径和策略
1、课堂教学途径
具体做法:将口语交际渗透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重点培养和训练:
①学会倾听——专注、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适时应答、采用听后复述、听后转述、听后评价等方法进行训练。
②乐于表达——培养学生自信心,特别关注口语交际弱势学生,教学中及时鼓励,帮助建立信心,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激活表达的欲望。
③善于交往——教给学会交往和合作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
④举止得体——训练并培养学生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快慢适当,清楚明白,体态习惯。
⑤普通话交谈——答问、对话、讨论、阅读等活动中,让学生坚持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⑥交际能力——采用口语表演法、发现法、游戏法、动情法、实践法等训练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2、课外交际途径
课外生活、活动、人际交往是口语交际的实践途径,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应用场所。
具体做法:建立课外口语交流活动小组,如演讲组、调查组、采访组、写作兴趣组、阅读兴趣组等,语文老师指导个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每周一次课外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习得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于校园交往实践活动、家庭交往实践活动、社会交往实践,如考察活动,服务活动,联欢活动中之中,开放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形式,让学生在读课外书,生活中观察、思考中大胆口语交际,找到口语交际的源泉。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步法”
第一步,激发敢于表达信心。针对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习惯用方言说话,怕讲普通话不标准被人笑话的心理。我一方面强化普通话的标准读音训练,另一方面消除学生懒说话、怕说话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培养敢说话的勇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设下限要求和上限要求,让各类水平的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特别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发言或想发言而害怕说错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引导他们大胆说话,在训练中多加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敢说话的勇气和说好话的信心。
第二步,培养乐于表达情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时,我尽量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尽量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情感,怀着浓厚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从而进一步体验。例如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说话;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交流、表演;课堂游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表扬激励不愿“开金口”的孩子自信心和勇气,让学生乐于表达。
第三步,训练善于表达能力。3、4年级小学生口语进行交际时,常常会出现词语混用、语序混乱、言语啰嗦、表达跳跃、不知所云等现象,我们采取:
一是指导学生学说普通话。在口语表达时,随时纠正语病,提高表达准确性,并提醒鼓励孩子表达完整的意思,训练小学生“动口即是练说”的意识;
二是指导学生好好说话。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语言、声音、仪态和用语(如尊敬语、谦词、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用一些关联词语,(如假设……,如果……等……),把听说渗透阅读、习作、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良好交际习惯能力。
4、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
(1)普通话训练法。在口语交际中,加强小学生普通话基础知识训练。让学生听录音、教师示范、同学示范,纠正自己普通话发音、语调、语气等不足之处。
(2)朗读训练法。让学生听朗读的录音、教师朗读、同学朗读,自己尝试朗读,在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教师点拨,训练学生朗读中“抑扬顿挫”的情感和进行口语表达能力。
(3)专题训练法。针对每个单元《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专题,进行小学生口语交际重点训练,按照口语课堂教学“六步”模式,进行“听说读讲演评”综合训练。
(4)展示交流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发言、口语交际展示交流活动,培养注意倾听、抓住要点、表达和应对、互动交流、表情达意等基础能力。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凡是能够让学生“说话”的机会,尽量交给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锻炼学生,就会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就要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基础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行为交际素养,对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我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对“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局限于传统
从老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中反思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不同程度存在:对分学段口语交际目标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分析,在“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上没有层次性、递进性和训练重点,一般老师囿于课本“语文园地” 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学。
原因在于:老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懒于钻研课标、研究教材、开发口语交际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单一,“口语交际”内容脱离小学生生活,导致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中断,“不想说”、“不愿说”,教师指导学生听说不注重语言规范训练,常指责口语带有“话吧”的学生,致使一些学生“不敢说”进而产生“不会说”现象。
2、对“口语交际”课重视不够
一般语文教师很少单独开展“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一般与习作教学课同步进行,体现在“先说后写”的习作环节之中,教学形式单一。
原因在于:教师对口语交际课认识不到位,方法简单,教师缺少必要的示范、点拨、规范训练,不能较好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涉及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活动中、网络信息中的潜在资源,导致“口语交际”时学生无话可说,难以有效交际。
3、对“口语交际”活动评价严重不足
我们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上发现,不少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一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评价局限于学生说的知识点、技能点的评价,导致学生逐步弱化“口语交际”的兴趣、热情和信心。
原因在于:教学急功近利,忽视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激励评价。
二、落实有效口语交际教学途径和策略
1、课堂教学途径
具体做法:将口语交际渗透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重点培养和训练:
①学会倾听——专注、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适时应答、采用听后复述、听后转述、听后评价等方法进行训练。
②乐于表达——培养学生自信心,特别关注口语交际弱势学生,教学中及时鼓励,帮助建立信心,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激活表达的欲望。
③善于交往——教给学会交往和合作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
④举止得体——训练并培养学生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快慢适当,清楚明白,体态习惯。
⑤普通话交谈——答问、对话、讨论、阅读等活动中,让学生坚持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⑥交际能力——采用口语表演法、发现法、游戏法、动情法、实践法等训练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2、课外交际途径
课外生活、活动、人际交往是口语交际的实践途径,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应用场所。
具体做法:建立课外口语交流活动小组,如演讲组、调查组、采访组、写作兴趣组、阅读兴趣组等,语文老师指导个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每周一次课外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习得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于校园交往实践活动、家庭交往实践活动、社会交往实践,如考察活动,服务活动,联欢活动中之中,开放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形式,让学生在读课外书,生活中观察、思考中大胆口语交际,找到口语交际的源泉。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步法”
第一步,激发敢于表达信心。针对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习惯用方言说话,怕讲普通话不标准被人笑话的心理。我一方面强化普通话的标准读音训练,另一方面消除学生懒说话、怕说话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培养敢说话的勇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设下限要求和上限要求,让各类水平的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特别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发言或想发言而害怕说错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引导他们大胆说话,在训练中多加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敢说话的勇气和说好话的信心。
第二步,培养乐于表达情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时,我尽量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尽量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情感,怀着浓厚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从而进一步体验。例如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说话;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交流、表演;课堂游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表扬激励不愿“开金口”的孩子自信心和勇气,让学生乐于表达。
第三步,训练善于表达能力。3、4年级小学生口语进行交际时,常常会出现词语混用、语序混乱、言语啰嗦、表达跳跃、不知所云等现象,我们采取:
一是指导学生学说普通话。在口语表达时,随时纠正语病,提高表达准确性,并提醒鼓励孩子表达完整的意思,训练小学生“动口即是练说”的意识;
二是指导学生好好说话。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语言、声音、仪态和用语(如尊敬语、谦词、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用一些关联词语,(如假设……,如果……等……),把听说渗透阅读、习作、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良好交际习惯能力。
4、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
(1)普通话训练法。在口语交际中,加强小学生普通话基础知识训练。让学生听录音、教师示范、同学示范,纠正自己普通话发音、语调、语气等不足之处。
(2)朗读训练法。让学生听朗读的录音、教师朗读、同学朗读,自己尝试朗读,在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教师点拨,训练学生朗读中“抑扬顿挫”的情感和进行口语表达能力。
(3)专题训练法。针对每个单元《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专题,进行小学生口语交际重点训练,按照口语课堂教学“六步”模式,进行“听说读讲演评”综合训练。
(4)展示交流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发言、口语交际展示交流活动,培养注意倾听、抓住要点、表达和应对、互动交流、表情达意等基础能力。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凡是能够让学生“说话”的机会,尽量交给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锻炼学生,就会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