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美术对话与思考

【作者】 雷 蕾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是人类为了生存所需,对现实状态进行自主改造或改变的一种独特思维方法的体现。然而,我国当前美术基础教育中,一些学校的美育仅仅停留在低水平技能传递或低水平模仿的层面,美术教育理念滞后,美术教育质量不佳。
  一、基于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育改革
  如今,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关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浪潮。部分美术教师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层面,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未能有效转化为美术素养与能力。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基于美术核心素养视角,探寻美术教育新视野,找准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与运用能力,促使其转化为美术素养与能力。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大方面: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实践、文化理解。教师应促使知识与技能教学转向核心素养教学,改变当下美术教育“学以待用”的现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情境,抛出美术学习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美术课程知识,形成美术核心素养,向“以用带学”的美术教学靠拢。
  二、美术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
  有学者指出,为学生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是获得与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是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一些一线美术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转变困难的问题,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美术教师基于教学主题,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支撑,为学生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延续美术学习,自主探究获得美术知识,运用美术技能解决美术问题。
  高中美术探究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在问题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解答问题后,转化为自身知识,促进学生美术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美术体会与感悟,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美术教育是基于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角色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美术时,应考虑美术学科特点、学生群体特征、教师个体优势、教学设备状况四大要素,灵活开展探究式教学。美术教育核心为“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建构)”,在美术教师引导下,学生行为对应为“探索+研究+运用”,学生心理对应“观察+思维+建构”。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探究教育应围绕“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建构)”这一主线,实现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三、美术教育跨越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探究教育是值得广大美术教师深思的,如何在美术探究式教学模式指导下,运用美术教材,实施美术核心素养教育是关键。笔者以湘教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为例,探讨美术教育的跨越,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探究教育进行反思。
  (一)教学内容
  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中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主要内容讲述了美术家的自我认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绘画类别中,肖像绘画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类别,很多艺术家善于以肖像绘画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在文化情境中,学生鉴赏美术作品,发现生活情境中的艺术美,获得美术课程中的人文气息。自画像表现形式多样,本课中包括自我定位与自我认同、浓缩的人生、场景中的自我三种画家创作意图形式。自画像作品中,或多或少表达了画家的自我意识与人生经历。
  (二)学情分析
  笔者的教学对象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所在学校地处义乌市郊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与欣赏不多,通过笔者在美术课中的观察发现,学生对美术鉴赏兴趣浓厚,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但由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生活经验存在局限,他们难以理解美术理论内容,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借助美术图片进行对比鉴赏,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直观理解。
  (三)教学对话
  1、美术作品的渊源与底蕴
  美术作品的渊源与底蕴是美术家创作的灵魂。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挖掘,为学生讲授美术作品的渊源与底蕴,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层次,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如,笔者在讲授古埃及墓室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时,注重分析作品的渊源与底蕴。这些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表达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笔者通过讲授这一点,希望学生能够明白: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层面的认知,缺少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就不会有美术作品的渊源与底蕴,其创作只能是闭门造车,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创造。
  2、美术作品理解自主权下放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较为完善的意识形态,笔者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下放学生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学习,得知真蒂莱斯基在所处社会背景下,将自己画成淑女是一种文化教养,自画像中突出画家身份,打破了人们的习惯性看法,表达了画家自食其力的思想态度。笔者将美术作品的理解自主权下放,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得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教与学交互对话,有效联接
  在美术教育中,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有效实现教与学交互对话,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艺术家的自画像,把握艺术家的审美意向与人生理念,勾勒艺术家的生活境况,领悟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家的人生信息,延续其绘画艺术精神,真正理解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哲理。
  四、结语
  通过美术核心素养的相关教学,笔者感触颇深,结合美术教学实践反思,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美术教学不应驻足不前,应将美术“有声有色”地表达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教师应探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考高中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明确高中美术教育的改革思路。高中美术教学应回归本体,回到人身上,以人为中心,以教学问题、教学实践、学生主体为“三重”回归,确立美术教育新选择,构建“回归问题+回归实践+回归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践行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探究教育理念,让核心素养成为美术教育的向往与追求。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美术教育实践,渗透以人为本的美术教学思想,返璞归真,让美术教育承载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