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在构建数学活力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张敏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江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要:为教育教学定制的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助力教育改革的教学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不仅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更在于化解难度使知识易于理解和接受,是我们构建活力而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力课堂  构建  多媒体  运用

活力课堂是我县“三活课堂”中“活力展现”理念化为实践的产物,表现为活力而富有成效,是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并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主阵地。在全面推进“五育合一”新教改的今天,构建活力课堂,更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新课标让学生“人人获得不同发展”要求的实现。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有如此担当。我们知道,课堂活力来自于学生,学生活力来自于强烈兴趣和积极情感使然。而这两者来可因多媒体的运用而得到实现。因此,多媒体在数学活力课堂构建中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多媒体在数学活力课堂构建中的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助力活力课堂构建

活力课堂,首先表现为趣味丛生,这样的氛围能给学生心理自由感。在一个没有愉悦、民主的课堂中,虽然小学生天生好动,但也不敢大胆做出动作,尤其是思维不敢放开,总是畏畏缩缩。相反,学生则异常活跃,爱动好玩的性格得以表现,而且能在大胆想象中标新立异。因此,在教学开课之际,我们往往要采取生动有趣的策略,让课堂溢满浓浓趣味,促进学生“我要学”需求生成。采取的常用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这一效果的追逐落实。我们知道,多媒体是造境生趣的一把好手,其通过化静为动的方式,把静态不变的教材文字和插图通过视频化的数字处理,再配以动画和声音,就可以创设出趣味的教学情境来,这样的情境在声光色的交织作用下更加诱人,能把学生卷入到学习中来,甚至使其进入到“愤悱”状态中,有不学不快之感产生。例如,在新授《循环小数》的导入教学时,我们就可创设十字路口红绿灯画回切换闪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记忆中搭建起经验铺垫,既有趣,又有实效性,浓烈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活力展现,他们的外在表现就是“老师,我来回答”“我来试试”。

二、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演示,助力活力课堂构建

动的事物,易吸引学生注意。而且,动的方式方法,还能产生新颖性,让学生目光紧紧跟随,从而产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多媒体强大的化静为动功能,在动态呈现中通过位移动画、变形动画、易色动画、以及遮罩动画等进行演示,能为课堂创设一个生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化无声为有声,影音兼顾,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助力趣味课堂构建。例如,在认识“克、千克”等重量单位概念时,我们就可把实物图片和各种形式不同的“称”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动画进行演示,让学生认识1克、1千克大约有多少。在动态呈现演示时,并配合语言讲解,以及测重的注意事项,学生在这类似微课的视频下学习,能在获得方法的同时,又看到了正在闪亮的刻度线,还学会了读数方法。这样的教学,情境性强,很多学生都想伸出手来进行“我试试”,显然,活力课堂已出现,有利于学生操作估计的数感和掂量的手感培养。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演示功能,比教师口头讲解等方式更形象、逼真,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原因就在于把动态演示寓于学生观察中,实现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的正确操作方法,形成实践能力,达到了事虽半、功翻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难点,助力活力课堂构建

大凡活力而高效的课堂,都有突出重点之要求,也有突破难点之追求。而看好一堂课,量化其效率,往往就是把重点是否突出、难点突破是否顺利作为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构建活力课堂时,我们仍然要把这两个关键量化指标作为教学追求。只不过,实现其路径更注重学生外在的表现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思维的活跃,有强烈的智慧碰撞与创新交流。而这效果的实现就是在数学的重难点突破、思维拐角畅通的快速达成上。我们知道,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往往是易知易学性,能培养学生学习自信的,往往是成功的学习体验。而利用多媒体手段,来突破教学难点,就可以在效率上实现突破,把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动态呈现、直观演示、配音解说等方式,就可以快速实现难点化解,变成学生易于感知和掌握的知识,这样既提了效,激了趣,还让学生主体思维得到了培养,体验到了成功愉悦,感觉到自我在学习难度中实现了跨越,从而增了信心,提升了士气。例如:《分数的认识》中,对于什么是分数,理解较难,特别是单位“1”的理解,更为抽象,难度更大,为了让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化解理解难度,把一个西瓜看作一个整体,把一堆沙看作一个整体,把一块地看作一个整体,教学中,从众多物象中抽象出一个“1”来,这样就化解了“单位1”的理解难度。接着再通过动态分一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份数,从而得出“平均分”概念,再从中取出一份或几份与总份数比较,得出“几分之几”。这样教学,既直观又形象,生动的过程让学生迅速而深刻理解到了几个关键性概念。

当然,小学数学构建活力课堂的教学方式还有多种,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只是其一。作为一线教师,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应勇于探索,多利用利于学生活力激发的激趣煽情策略和降低理解难度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活力展现中成为乐之者,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育人的多维性,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新课标“让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陈岗,多媒体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