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幼儿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作者】 车 霞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官盛镇化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集体荣誉感是个体乐意为所在集体积极做贡献的情感。集体荣誉感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就培养。作为一线教师,应认真研究我们面临的“娇生惯养”的这一代,从实际出发,创新策略,为幼儿创设为集体争光机会,增强他们为集体服务做事的主人翁意识。
  【关键词】 幼儿教育;集体荣誉感;培养方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幼儿以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越发明显。在幼儿的思想中,他们认为一切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惠及都是理所当然,没有感恩意识,没有“大家”意识,以自我为大。在班级中表现为不让人,不做事,不服从集体安排和指挥,只想享受班级带来的各种优越条件。这就是典型的缺乏集体荣誉感的表现。如何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是我们现阶段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做为一线老师,要深知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建设良好班风学风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在实践中要创新策略,多措并施,让幼儿从入园进入到集体之后就要受到集体荣誉感的浸染和教育,从而慢慢习得内化为集体荣誉感践行的实践能力。
  一、引导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要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重要的是要让幼儿体会到集体这个家庭的存在,并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安全和快乐。因此,在平时教育中,我们应在建立良好师幼关系中让他们感受到园里的相互帮助,人与人的和谐,特别是好吃的、好玩的共同分享。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要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与小家庭生活的不一样,各自必须遵守一定规则,才能让幼儿园这个班集体得以有效有序运转。为此,实践路径有三种:一是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从团结同学做起,形成人与人相互帮助的氛围;二是创设良好班级环境。班级活动开展要精心组织,玩具分配要适当;三是培养幼儿“让人”意识。要尽可能的帮助别人,从帮助中感受到温暖。
  二、将个体荣誉与集体荣誉进行有机结合
  实践证明,人在成长过程中更关注个体荣誉,幼儿也例外。但是我们也发现,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幼儿更为关注自己参与了的项目活动,对自己所参与的或感兴趣的活动更为投入,反之。漠不关心,不过问,不观看。我们知道,集体活动,除了直接参与外还有间接参与,作为班级的一份子,不论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与,都要有为集体尽自己努力 的意识,不论是自己负责的项目或活动,都要竭尽所能。这样才能体现为良好集体荣誉感,否则只说不做放空炮,是要不得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加强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区分,集体活动中没有旁观者,从而实现将幼儿的个体荣誉与集体荣誉进行捆绑式教育,有机结合。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幼儿“集体赢了我也赢了我,集体输了也是我的失败了”的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同时,也要让他们从集体活动过程中明白“集体力量大”这个道理。
  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幼儿主人翁意识,不是让幼儿妄尊自大,更不是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相反,是让幼儿在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要主动,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一)培养幼儿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幼儿是班级管理的主人,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加强自我约束,主动带头做好班规班约的践行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做好,就是对班集体的破坏,自己不努力就是不为班集体做贡献。有了这样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就会自律向上,就会产生主动为班级做事和服务他人的思想。
  (二)在活动中增强幼儿主人翁意识。活动是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的载体平台,其效果远比老师的反复强调要好,而且真实,没有空洞感。在幼小的儿童面前,我们一些老师用成人化的方式教育幼儿,说什么走出教室门就代表整个班级,个体形象就代表班级形象。这对于他们来说,一点实际意识都没有,他们的认识没有达到这个高度。而利用活动平台来培养幼儿荣誉感,他们从“做得好”“不比别人差”中就可感受到我为班级或集体争了光,争了荣誉。例如,在分组值日的活动中,幼儿就会主动把当天的值日工作做到最好,目的是让自己所在的组不比其他组别差。在中午用餐后也会主动收拾桌面,打扫的的卫生也是干干净净的。在班级种植区的浇水活动中,他们竞相去提水浇水,让自己所在的班的种植区叶茂花开,比别班的更艳。当然,这样的活动不能仅做不点评,不表扬,点评的目的引起幼儿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是促进集体荣誉感形成的有效抓手,必须让学生在表扬中得到强化和促使。
  四、为每一位幼儿创设为集体争荣誉的机会
  成功的体验是促使幼儿集体荣誉感得到强化的又一利器。但成功需要机会。作为园内的老师,要培养每一位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就必须为每一位幼儿都提供为集体争胜利而获得荣誉的机会。
  (一)利用获得的荣誉嘉奖增强幼儿对集体的荣誉。在获得荣誉的基础上大力表彰,可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让每个幼儿都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就必须让幼儿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积极参与,用心用力,发挥自我最大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竭力为集体争光争荣誉。
  (二)尽可能让每位幼儿都直接参与。现在幼儿,不论是头胎孩子还是二胎孩子,自我为大的意识都比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人做事。这样的性格是集体荣誉感的“对头”,是需要转化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让幼儿都直接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遵守规则进行人际关系处理,形成集体意识。教学时,我们可抓住幼儿喜闻乐参与的游戏做文章。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活动是否能够吸引幼儿,有趣的游戏能够吸引幼儿参与游戏中,感受其中的乐趣。日常活动中,尽量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加,幼儿在活动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认识自己,形成积极的集体情感。
  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迫在眉睫。作为一线老师,必须要有从幼儿抓起的培养思想,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手段,使幼儿从小就把热爱集体的种子在幼小心灵中发芽、开花、结果,为他们融入社会奠基。
  参考文献:
  [1]曹琳,马萍。尊重幼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J].山东教育,20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