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探文心以明理,循章法以成规
【作者】 李东林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考前复习谈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深水区”,多年以来,得分率很低,被许多教师和考生视为畏途。近年来的阅读考察,选材范围进一步扩大,目的在于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注重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拓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把阅读放在核心地位。但是从近年来高考和各地模拟成绩分析来看,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阅读心理障碍。很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考场阅读心理障碍,他们在阅读中常常怀疑自己的判断,怀疑问题的设计,怀疑命题者的意图,由此产生急躁情绪,举棋不定,作答时就不能冷静思考,凭着感觉走。
2.能力迁移障碍。学生无法将日常学习和练习中形成的阅读能力准确顺利地迁移到阅读高考试题上,无法运用已有的个人经验将原有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应用。
3.解题与表述障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审题困难,不能准确地理解命题者命制试题的角度和重点,不能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不善于在文本与经验之间,文本与个人思考之间,文本与命题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不能恰当的选择科学的术语和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对此,我们需要:
1.强化心理辅导,树立阅读信心,是做好现代文阅读的必要前提。
我们要经常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得到阅读的成功。我们在教学时要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今天我们不是来解决一个个枯燥的阅读试题,而是来欣赏一篇篇美文;不是急功近利式地听懂记住一个材料或几道试题而是回到阅读的本原,把“悟懂”当作阅读追求的目标。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灵魂参与的,感性的,有文化味的,充满感动的,带有理性思考的和充满活力的。
2.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的选择。
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应该具有“三味”:
一是语言味。语言味是就选文的语言形式来说的,主要是通过精选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来让学生们感受优秀的语言形式,使他们产生认同、向往之感,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是文学味。文学作品阅读的功能几乎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所有目标,即使是从语言学习的目标来看,字词、语法、修辞的习得、运用和积累,一般也都是在对文学作品和各种文体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进行的。我们应该用充满文学营养的文章来滋养学生的肌肉与骨骼,充盈学生的灵魂与血液。
三是人文味。文本不是一一个个抽象的语言符号的组团,它是跃动着情感、思想与生命精神的文化载体。因此,其内容本身应该承载着人类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涵着作者对于生活的种种体验与思考,再现着人类世界的人生百态和自然万象。我们选择的名篇佳作经典美文应该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那一一道道超越时空、沟通心灵的人文景观,为学生勾画出一道生命的底线。
同时,选文还应具有“三性”。
一是可读性。选文应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以及审美的期待,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温馨感。
二是适切性。选文要难度适宜,篇章结构完美,体裁和题材广泛多样,且适宜设置比较鲜明的考点。
三是时代性。选文要具有现代意识,能够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和先进的文化,反映时代的风貌和时代的精神,体现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启示意义。
3.科学指导,授之以渔。
从近几年来试卷分析来看,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角度集中体现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主题,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鉴赏评价等。所以我们对之可以从以下思路来探讨。
(1)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读为前导。在进入题目之前,不要急着去做题。第一遍速读,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了什么。第二遍精读,根据题目问答要求,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破解结构。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要注意指导学生了解文本的结构规律,找准文本的重点信息区。
C、辨识手法,明确技巧。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基本的表现手法,对此要有规律性认识。
(2)全面准确地把握题意。
A、读题干,题懂一半分。
B、查语境,寻区间。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回到原文,找准信息区间,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C、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题赋分一般是6分,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到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切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
(3)有效地组织语言。
A、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符合要求的答案。
B、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参考答案较接近。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是不可取的。
C、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