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作者】 周玉妹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

  【摘 要】 新课改的推行下,教师紧跟未来发展趋势,审视以往授课模式并找到其中不足有方向地进行改进,将核心素养融入授课各环节,抓住教学关键着眼学生终身成长来设计授课方案,找准着力点而释放学生潜在的个性特点,做到全方位成长。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巧借多种手段对学生所应具有的语文基础做到极大程度夯实,使之语用能力得到锻炼,体会到语文教材之内涵,形成极高人文品质,使得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切实有效提升,构建出新时期下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思考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应具有的高品质和能够迎合社会进步需求的综合能力,是教学优化的重点,也是教师一直探究的内容,旨在营造出饱含时代气息的课堂,使学生带着热情参与进来,思维空间得到切实有效打开,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程度锻炼。教师凭借先进理念,设计多样化授课手段,与小学生的喜好相契合,让其“乐学”,继而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内容,做到“善学”,语用能力随之得到相应强化,形成核心素养,跟上时代进步潮流。
  一、夯实语文基础,强化语用能力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在对书本内容进行解读时将重点置于文章的分析环节,忽略课外阅读及实践活动的布设,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呈现出匮乏,在写作时也没有过多情感,缺少生活经验,故语用能力得不到锻炼。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凭借先进理念,对语文训练进行切实有效调整,借助语言中多样化的范例来解读,使学生对比中探究到表达技巧,完成感悟与表达的双重目标,对其语用能力做到切实有效的锻炼。例如,在解读《荷花》的内容时,教师将速读、精读的手段结合,让学生从字句中探究荷花不同姿态,继而准确感受到作者在文中隐含的喜爱之情。教师巧用情境创设让学生在速读后融入不同角色,然后对文中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补充,使之调动自身阅读能力去打开其带有个性特点的想象空间,对理解能力做到极大程度增强,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埋下伏笔。
  二、关注学生体验,锻炼综合能力
  学生能否对所学语文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及准确表达是当前教师授课的新方向,也是语文素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其包括书面和口头两种不同形式,对交际能力有着一定要求。学生在进行语言活动时,需能够巧用交际技巧来表达自身真实想法,亦可通过写作来将脑中想法做到实体化,故应将“说”与“写”进行极大程度结合。为此,教师对学生在新授课模式下的体验做到相应关注,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将语文知识渗透其中,使之带着热情参与进来,将思维意识转换语言来传递,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解读《精卫填海》时,教师巧用群文阅读方式与以往学过的神话故事进行对比,使学生看到当中异同,感受到古人的幻想及表达方式,继而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的语言来对故事进行复述,使之先理清思路,再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讲解,对书本内容完成记忆的同时也感受到精卫勇敢且坚韧精神,更是明白古人一直想对自然做到征服,那么联想到自身,萌生表达欲望,教师可布置相应写作任务,使之需求得到及时满足,语言表达也被锻炼,强化其语文的核心素养。
  三、着眼终身意识,凸显个性特点
  思维品质是小学语文授课的重点,也是语文素养的组成,故教师着眼于学生终身意识的形成,对授课方案进行切实有效的调整,将直觉、创造性等思维层面融入授课各环节中,为改进解读手段带来准确方向。例如,在解读《守株待兔》的内容时,鼓励学生对“身为宋国笑”进行分析,让其明白“笑”的原因,同时进行后续补充,也想象面对“宋国人的笑,应该怎么做”,继而引申出“劝”,包含提醒与不同祝福,学生萌生“给农夫送字”的想法,各抒己见,运用“不要侥幸”、“多加努力”等来进行含蓄式表达,使之个性凸显,也打开思维空间,形成其所应具有的语文素养。
  四、重视文化传递,形成终身意识
  语文教材涵盖诸多文化内涵,教师在新时期下不仅要完成知识的准确传递,还应对学生文化感知力做到相应提升,使之语文素养被强化,树立起正确观念而规范自身行为,对传统文化进行切实有效的传承。例如,在解读《赵州桥》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将赵州桥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化展现,学生经过对课文的细读而感受到人民的智慧,将思维延伸至文中年代,体会当时环境下如何对桥完成建造,继而强化民族自豪感,使之爱国情绪萌生,愿意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内容而获得更多技能,为社会奉献自身的努力而增强我国实力,形成终身意识,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极大程度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中,以往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真实需求,教师应以长远眼光将核心素养渗透其中,对授课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融入趣味内容,使学生饱含热情参与进来,思维得以打开而探究到语文内容所蕴含的哲理,对其行为有所影响,做到健康成长。实践中,教师以新模式下的授课成效进行科学反思,将语文中的优秀文化进行准确传递,学生形象思维也随之被发展,借助写作训练使之表达欲望得到满足,同时燃起阅读热情,迫切地希望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内容,也将当中技巧迁移为自身能力,强化其核心素养,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能之才。
  参考文献:
  [1]吕洋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8,(35):189.
  [2]周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南北桥,2019,(09):165.
  [3]朱红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1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