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
【作者】 杭 鹏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重视程度不够,道德与法治课单调无味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道德与法治课不受学生的欢迎。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是我们应该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些浅显的看法。
一、重视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积极融入课堂,影响本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大时事导入法
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往往会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的资源。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容易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秀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是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歌曲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例如,在讲解“战胜挫折开拓进取”时,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让学生体会不可能随随便成功,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3.引用名人名言、俗语导入
适度引用一些诗词、名言、俗语作为课堂导入,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较快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二、丰富课堂内容,引领学生参与课堂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丰富的内容则是这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可创设多种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小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活跃课堂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由于说教的成分比较浓,所讲的都是些大道理,给人的感觉比较枯燥死板,因此学生不太喜欢。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就得从方式上改变。教师可采用故事、游戏、演讲比赛、抢答、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能在活动中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但又不能照本宣科。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同时不断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让教材也跟上学生的实际,高于学生而又不离开学生,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知识在引导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作用。
3.遵循“三贴近原则”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此在教学活动要做到:不管是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还是习题的布置,都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关注,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能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增强道德与法治课“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4.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学会表扬学生,提高评价学生的艺术。要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即:要有针对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等。这样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三、升华结尾,让学生留有余韵
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还需要留有余韵的结尾。
1.总结归纳法
总结归纳法是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这里的总结归纳可以是教师进行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同时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2.情感升华法
道德与法治课的功效不仅在于智育,更承担德育的重大使命。情感升华法,指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手段,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如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用一些振奋精神的诗歌、名言警句、录像、幻灯片等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情感升华,达到“课虽尽,意犹存”的效果。
3.习题法
习题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束本课内容的方法。此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检查学习效果。同时从而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符合新课程中减负增效的要求。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欢迎。
4.音乐陶冶法
在教学结束时恰当运用音乐,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震撼他们的心灵。音乐陶冶法,作为教学的结尾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这是每个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追求的境界。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不懈努力、不断创新,关注生活、关注学生,以情施教,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学生所喜欢的课程,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欢乐愉快中收成丰硕。
一、重视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积极融入课堂,影响本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大时事导入法
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往往会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的资源。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容易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秀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是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歌曲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例如,在讲解“战胜挫折开拓进取”时,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让学生体会不可能随随便成功,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3.引用名人名言、俗语导入
适度引用一些诗词、名言、俗语作为课堂导入,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较快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二、丰富课堂内容,引领学生参与课堂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丰富的内容则是这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可创设多种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小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活跃课堂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由于说教的成分比较浓,所讲的都是些大道理,给人的感觉比较枯燥死板,因此学生不太喜欢。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就得从方式上改变。教师可采用故事、游戏、演讲比赛、抢答、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能在活动中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但又不能照本宣科。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同时不断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让教材也跟上学生的实际,高于学生而又不离开学生,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知识在引导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作用。
3.遵循“三贴近原则”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此在教学活动要做到:不管是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还是习题的布置,都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关注,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能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增强道德与法治课“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4.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和信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学生,学会表扬学生,提高评价学生的艺术。要采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即:要有针对性、引导性、激励性、艺术性等。这样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三、升华结尾,让学生留有余韵
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还需要留有余韵的结尾。
1.总结归纳法
总结归纳法是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这里的总结归纳可以是教师进行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网络的建构,同时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2.情感升华法
道德与法治课的功效不仅在于智育,更承担德育的重大使命。情感升华法,指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手段,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如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用一些振奋精神的诗歌、名言警句、录像、幻灯片等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情感升华,达到“课虽尽,意犹存”的效果。
3.习题法
习题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束本课内容的方法。此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检查学习效果。同时从而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符合新课程中减负增效的要求。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欢迎。
4.音乐陶冶法
在教学结束时恰当运用音乐,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震撼他们的心灵。音乐陶冶法,作为教学的结尾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这是每个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追求的境界。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应不懈努力、不断创新,关注生活、关注学生,以情施教,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学生所喜欢的课程,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欢乐愉快中收成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