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天时 地利 人和

【作者】 汤惠楠

【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阳光下的影子》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测量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认识到太阳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物体影子的长度。整堂课由于时间的紧凑,只给学生安排了两次测量的机会,(我觉得两组数据是不科学的)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内影子的长度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这节课让我很为难,因为我一直在思考实验要成功开展,必须具备好三个条件:天时 地利 人和。
  上课前我一直在观察天色,天上的太阳时有时无,显得惨淡无力,所刮的丝丝秋风更是显示着:今天上科学课“天时”不太好!
  踏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安静地等待着我,我显得很舒心,毕竟,培养科学素养已是第三个年头了,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反应与我的期待都会不谋而合——这不,门口靠前的几个小组的桌上都已经准备好小棒、橡皮泥和尺了,这就是今天这节科学课研究“阳光下的影子”所需要的材料,嗯,感觉“人和”还不错!
  “记得老师上周五布置了的任务——每个小组要准备好小棒、橡皮泥和尺,准备好了吗,让我来检查检查。”当我边说边走边检查放在桌面上的材料时,才发现,情况不妙!首先是带来材料的仅仅四五组而已,其它组的同学则一脸歉意地随着我的走动瞧向别组的材料,小手并没有动一动从自己抽屉中拿材料的意思,很明显,忘了这次的作业了,刚才还不错的“人和”一下子大打了折扣;再一看,糟糕!有的小组带来的小棒竟然是筷子,太长了!如此长的“小棒”,如何才能在24K白纸上画出这根小棒的影子变化?啊,我可怜的“地利”也尽失了!
  一开课,“天时?地利?人和”三不利的因素就明朗地摆在我的眼前,怎么办?
  很明显,由于是利用额外时间布置课外作业且要求没跟同学交待清楚,因此造成了研究材料准备得不尽如人意,加上上午的太阳光照不强,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要想在一课时内完成这堂课的探究任务是难了!——那就干脆来个将计就计吧!?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一颗急燥的心方始平静下来。我临机一动,先组织指导没带材料的小组成员自由找伴加入别组,然后让带筷子的小组直接用粉笔在地上画影子的变化,测量间隔的时间各组随太阳出现的状况自由确定,再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前期的探讨活动很顺利成章地结束了,学生也明确了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于是,各个小组开始各干各的探究活动了。我看了一下,有的小组很聪明,他们利用尺上小孔,将其穿在小棒上使得尺能灵活转动,而且测量出的数据更准确。有的小组成员围坐着,有的蹲着,有的趴着,用筷子做实验的小组用米尺在那里横来竖去的,弯着腰在找影子,也有几个调皮孩子则在各个小组间走来走去作观摩状,所以偶尔也传来“让开,快让开!”的埋怨声。可正在学生兴致勃勃地探究时,天公却像是在跟我们做“藏猫猫”的游戏似的,一会儿阴一会儿阳,当太阳被云遮住时,有的孩子竟然天真地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拜起天来,引得大家都跟着祈求说着“太阳公公,求求你快出来呀……”等等,当他们看到一丝阳光从云中露出来时都兴奋得拍手欢呼“哇,来啦来啦……”“快测量,快测量呀……”看来,孩子们探究的激情和效率并没有因为前面的问题而降低。还好,老天勉强合作,一节课下来,学生共测量了三次,课堂纪律有序,没有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当我看到孩子们那收集数据的高兴样,那思考讨论的炽热状,我知道,他们的实验也成功了!下节课堂上当他们把这些数据罗列出来,肯定能引起同学的极大兴趣!
  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当然,一些现象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临时生成的二课时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虽然显得不够严密,但能让他们实实在在、明明白白地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他们的发现也会更多,更精彩!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是强烈的,虽然课外作业并没有如期完成,但他们丰富多彩的探究方式还是说明了蕴含在他们头脑中的科学素养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另外我也感到作为科学老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更要备材料准备,不但要备学生现状,更要备学生需要;甚至还要备教学时空:“天时、地利、人和”样样要考虑到,下雨了怎么上这课?阳光不强烈怎么上?上午怎么上,下午又该怎么上?当发现问题时,又该怎么办?看来,备课一关实属至关重要,虽然平时很忙,但备课却应是百忙中的首忙!
  由此而感,一个合格的老师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而一个优秀的老师更要想学生所未想,急学生所未急,要做到这点,我真的还差很大一段距离!很多时候,我得向孩子们学习,师生互动、课堂生成的原则应该牢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