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创新

【作者】 袁家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老师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德育工作越来越难做了。究其原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小学生接受的信息数量大渠道广,良莠不齐。小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辨别能力差,而模仿能力强,所以,极易受外界负面信息的影响。面对我们的学生进网吧、痴迷游戏、甚至抽烟、以大欺小、敲诈勒索等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呢?解决办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加强并创新德育工作,着力培养学生向上、向善、向美的优良品质,进而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创新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熟记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理念。深刻理解并践行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爱人民等社会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培养初步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能够养成诚实守信、感恩孝敬、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低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
  1.做个能干的小达人。低年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呵护有加,甚至娇生惯养,于是多数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等坏习惯,就连书包都要靠家长整理,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鉴于此,我们的低年级就充分地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吟诵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学会感恩,养成良好习惯。比如:父爱如山,母爱如泉;山泉涓涓,润我心田。铃声响,进课堂,安静坐位上;老师讲,用心听,回答问题声响亮。按时上学我会做,作业按时不会错;今日事情今日做,不让机会白错过等等。孩子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爱护自己、爱护他人、爱护环境。
  2.遵守社会基本公德。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表现是衡量其道德水准的重要因素。很多孩子缺乏基本公德,不守秩序、高声喧哗、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孩子出口成脏,满口污言秽语。鉴于此,培养小学生的公德意识尤为重要。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月内,养成教育必须是重中之重,要求孩子们必须做到课间活动守秩序,垃圾不乱扔,脏话我不说,过马路不乱跑。通过朗诵儿歌促好习惯养成,如:对待长辈要用“您”,看到老师问个“好”,早晨见面说声“早”,分别“再见”别忘了。餐前饭后须洗手,个人卫生要做好;见到垃圾弯个腰,不让纸屑到处跑。好胜的小手,弹不出团结的曲调;带刺的小嘴,唱不出友爱的歌谣。节约能源有良方,充分利用自然光;无人房间灯不亮,随手关灯好习惯等等。并由此扩展到社会公德教育,要求孩子们在生活中要做到文明守纪、彬彬有礼、心中有他人。
  (二)中、高年级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1.开展“感恩爱心”教育活动。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更是深入国人骨髓的文化理念。而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多数都是隔代看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辈几乎是有求必应。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不断膨胀,孝道、感恩、关心他人之心淡漠。鉴于此,我们在中高年级充分展开“感恩爱心”教育活动,让学生每天能够为父母或他人做一件事、给父母或老师说一些心里话、为亲人同学庆祝一次生日、为家庭为班级做一些事情等。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师长同学温暖,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同时,在中高年级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用国学经典浸润心灵,引领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领会并更好地践行核心价值观。
  2.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活动,例如让学生查资料自办节日小报了解春节贴春联、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来由,抒发对美好生活、祖国统一的向往,对祖国繁荣太平的祝愿;开展讲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做好队员、好少年,热爱祖国,长大报效祖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日常教育工作
  1.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德育无小事,生活处处有德育。仅凭通过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两节的品德课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有效利用课堂主渠道,深入对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要求教师深入探究、积极思考,挖掘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育点。同时,创新学校德育活动模式,构建“双好六小少年”培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积极向上。“双好六小少年”,即:爱国好队员,苗乡好少年,文明小天使,学习小能手,科创小达人,体育小健将,艺术小明星,法治小讲师。
  2.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在清明节展开“忆英烈,承遗志、兴中华”扫墓活动;重阳节展开“敬老爱老”送温暖活动,建军节开展“我爱军营绿”活动;植树节开展“我为大地添绿植”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诚信友爱、团结奋进。
  3.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建设中。一是教室布置符合学校的整体要求,同时创设班级个性,让班级焕发生命活力,催人奋进。比如要每月一期统一主题的黑板报、介绍少先队知识的队角、让学生自主阅读、以书为伴的图书柜等。各班级又结合班情,自主创设班级活动剪影,教师寄语、光荣榜、班级约定、优秀作品展示墙、班训等。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氛围,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二是为班级取名和设计班徽。班主任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以及思想状况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的班级取名,从班名中体现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班级精神,并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班级精神。比如:小蜜蜂班、蜗牛班、太阳花班、远航中队等等。三是开展好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好学校统一要求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比如道德教育方面的、励志方面的、安全方面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等;二是开展好班级的自身特色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前经典诵读、课前一支歌、班级之星评选等。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小学德育工作,要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从基础做起,有侧重、有步骤的实现培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