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作者】 杜贞君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中的“双主双优”理念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改实践思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不仅能使教师主动去探索愉悦氛围的生成策略,还能促使教师去探索活用教法的创新实践,使课堂活力展现,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新课改;课堂教学

  随着“五育并举”课改的深入推进,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育高质量,就成为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各个学科教师的努力实践目标。小学音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正探索着提效增质的实践策略,以使课堂在新课改推进中获得方法惠及和理论支撑。在这样背景下,身为小学音乐教学人,我们如何用“双主双优”思想来指导教学,就是把理念变成提效实践的重要做法。在这几年实践中,我积极探索课改实践路径,特别是在“课堂氛围生成”和“教学方法创新”上下功夫,尽力使课堂新颖生动有动感,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多种路径营造教学愉悦氛围,使教学在良好环境中展开
  成功教学,离不开外因的支持。而氛围是学生身处其中的环境,是学生思维放开进行智慧碰撞的心理自由场,是学生从习惯的被动学习中敢于走向“我要学”的条件支撑,更是课堂活力展开的必要前提。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不要忙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为直奔主题,而应在开课之际注重氛围营造,让学生从课外中“收心”,进入到师生互动的双边对话来,并表现出积极的“我要学”态势。而要实现此效果,我认为可通过这几种途径加以实现,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其由喜欢“我”转向过渡到“我”教的学科——音乐学习上来,这种爱屋及乌的方式,是充分利用小学生向师性强的特点而使然的。二是实施趣味教学法。趣是动力产生的原因,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尽快投入到音乐学习探索中来。三是采取情感激励。情感在学生学习动力系统中起到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没有情感激励,就难以使学生学习更投入,效果更深入。四是教学语言亲切又生动,偶尔不失幽默。音乐功能的陶冶性本身就是给学生身心的愉悦点燃火焰。而传道的音乐教学语言,在不失亲和力的前提下简洁生动,富有幽默感,更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愉悦轻松。故而,更乐意参与,与教师对话“畅歌”。这几种途径虽然不要求“齐上阵”,但在同一课时,能用上“或二或三”,便可以使学生信心满满,课堂活力无限,甚至是一个人人争着“我要学”的参与现实呈现在我们目下。这样的活力展现,自然就给我们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人脉基础。
  二、灵活实施教学方法路径,使良好音乐育人成为现实
  课堂新颖且富有成效,活用教法是关键。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策略的长期久施,都会让人生腻,而且不能维持学生仅有兴趣而发挥主体作用。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要使课堂“活”而有效,就必须做到教法的灵活实施,通过不同路径使课堂提实效成为现实。
  (一)实施情境表演法。这种方法是情境创设与音乐创作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小学生天性好动的特征而实施的。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激趣,使课堂活力呈现,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常将音乐融入情境,再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例如,在教学《保护小羊》这首歌曲时,我们就创设了小羊和妈妈到森林去玩耍而遇到大灰狼的情境。这情境的出现就是随着音乐声起,扮演这三者角色的学生带着头饰入场。情境中,羊妈妈带着小羊与大灰狼周旋斗智斗勇,结果战胜了大灰狼,成功保护了小羊。这样的表演,学生入境快,扮演真实,而且受到了情境激励而获得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观看的学生也是被表演吸引,课堂富有活力。
  (二)应用媒体直观法。随着义教均衡的推进,学校教育装备越来越多,音乐器材明显增多,特别是乐器。教学时,我们就可将乐器引进课堂,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乐器运用能力,拓展了视野,还使课堂新颖生动。例如,在教学《火车开啦》这首歌曲时,课堂上我让学生利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学生兴趣就非常高,很快就把这首歌曲的强弱规律拓得很准了。除了运用乐器这种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外,我们还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如电子白板、智能电视这类多媒体终端助教,这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的重要方法,在进入教育信息化2.0的当下,我们一定要有这种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素养,使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育人的有效性。例如,在《小红帽》教学课堂中,为了把课堂创设成为声、色、光、图有机一体的氛围,能有效吸引学生,教学时我们就可运用智能电视辅助教学,的教学课件,并配以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一边欣赏一边学习。在有图有景的综合刺激下,学生多种感官被卷入,歌词内容随着旋律直观呈现在学生视野中。这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加深了新歌内容的记忆,而且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激发,收到了教学音乐育人效果。
  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可助力音乐教学效果的快速提升。作为音乐教学实践者,一定要有“活用教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把课堂打造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收到音乐育人成效。
  在这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新课改中的“双主双优”思想在促进我们推进新教改探索中起到了重要思想引领,优化了教与学的对话方式和路径,收到了良好效果。从我校近几年的音乐教学成绩来看,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不仅是我,还有更多教师都得到了其新课改重要思想理论的惠及,才换来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新课改的“双主双优”思想的应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助力音乐教育提实效,在发展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中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田欣,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