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字图书馆资源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作者】 安 凤
【机构】 四川省嘉陵区火花第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数字图书馆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事物。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数字图书馆资源进行实践,收到显著效果。
一、利用数字图书馆图书资源,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且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受书源、时间、空间以及兴趣等因素的限制,距这一要求还差得很远。数字图书馆是在网络上运行的,资源更为广博,形式更加生动,还不受阅读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传统课外阅读的不足,使学生的阅读量得以扩展,成为促进课外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建立阅读资料库,向学生推荐图书
数字图书馆虽然排除了互联网上的许多干扰因素,真正做到了绿色阅读,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读时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一些童话、寓言、名人传记等趣味性较强的图书,而对其他方面的图书则很少关注。根据这种情况,笔者立足于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籍要求,通过建立资源库的形式,将收集到的图书资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除了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一些诗词类、科普类、历史类、地理类、学习方法类图书之外,还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以下方面的图书。
1、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
有关的资料,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在教学《景阳冈》《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课文前,可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之后,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2、德育性较强的图书。
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阅读也应如此,因而推荐一些德育性较强的图书非常重要。如推荐学生阅读《可爱的中国》《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红日》《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日记》《焦裕禄一生》《钱学森》等红色图书,既能使学生系统了解各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又能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3、时代性强的读物。这类读物,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以及一些小学生报刊等,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学生通过阅读,既能扩大视野,又能了解时代的脉搏。
4、乡土资料。家乡是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地方,学生对家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指导学生阅读这方面的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地方名人、民风民俗、民间传说以及方言土语等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使作文充满地方特色,而且无形中还能使学生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增添文章的情感色彩,达到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
(二)以数字阅读平台为载体,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需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阅读经验不够丰富,阅读时容易走马观花,更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这方面,笔者以数字化阅读平台为载体,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接受能力,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1、读查结合法,就是指导学生将阅读时遇到的生字、新词或不懂的问题,通过浏览器,用查工具书或资料的方式来解决。
2、读记结合法,就是指导学生在电子文本上及时记录下阅读中遇到的精彩词句,或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想及收获,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库。
3、略读与精读结合法。略读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时一是先看内容提要和目录;二是阅读全文的章节标题、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三是浏览全文,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精读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一些名篇名作及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时,要仔细体会作者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特点,认真揣摩其中精彩句段的美妙,甚至背诵下来。
二、通过班级微信群,家校合作,共同促进课外阅读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外阅读方面可着重以下方面:
(一)通过微信群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家长产生共识,鼓励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倡议家长制订亲子共读计划,积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三)及时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把家长的评价作为学生阅读评价的一项重要根据
(四)定期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提高家长的积极性。
三、查找课外相关资料,弥补教材不足
教材中的有些课文,由于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或由于是节选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易产生障碍,影响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悟。教学时有必要适当补充背景资料。而数字图书馆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但有利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课文的资料,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拓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教材的缺陷变成新的知识点。
四、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需要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还需要教师指导。以前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使许多学生失去兴趣。而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
(一)教师可以利用论坛模块,非常方便地给学生提供研究题目、指明探究方向、提供参考书目,或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二)学生可以便捷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与他人交流或展示研究成果,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资源可多方位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以上仅是几种有效的运用方式。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研究,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有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利用数字图书馆图书资源,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且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受书源、时间、空间以及兴趣等因素的限制,距这一要求还差得很远。数字图书馆是在网络上运行的,资源更为广博,形式更加生动,还不受阅读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弥补传统课外阅读的不足,使学生的阅读量得以扩展,成为促进课外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建立阅读资料库,向学生推荐图书
数字图书馆虽然排除了互联网上的许多干扰因素,真正做到了绿色阅读,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读时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一些童话、寓言、名人传记等趣味性较强的图书,而对其他方面的图书则很少关注。根据这种情况,笔者立足于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读书籍要求,通过建立资源库的形式,将收集到的图书资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除了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一些诗词类、科普类、历史类、地理类、学习方法类图书之外,还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以下方面的图书。
1、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
有关的资料,不仅能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在教学《景阳冈》《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课文前,可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名著;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之后,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2、德育性较强的图书。
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阅读也应如此,因而推荐一些德育性较强的图书非常重要。如推荐学生阅读《可爱的中国》《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红日》《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日记》《焦裕禄一生》《钱学森》等红色图书,既能使学生系统了解各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又能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3、时代性强的读物。这类读物,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以及一些小学生报刊等,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学生通过阅读,既能扩大视野,又能了解时代的脉搏。
4、乡土资料。家乡是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地方,学生对家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指导学生阅读这方面的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地方名人、民风民俗、民间传说以及方言土语等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使作文充满地方特色,而且无形中还能使学生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增添文章的情感色彩,达到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
(二)以数字阅读平台为载体,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需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阅读经验不够丰富,阅读时容易走马观花,更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这方面,笔者以数字化阅读平台为载体,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接受能力,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1、读查结合法,就是指导学生将阅读时遇到的生字、新词或不懂的问题,通过浏览器,用查工具书或资料的方式来解决。
2、读记结合法,就是指导学生在电子文本上及时记录下阅读中遇到的精彩词句,或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想及收获,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库。
3、略读与精读结合法。略读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时一是先看内容提要和目录;二是阅读全文的章节标题、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三是浏览全文,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精读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一些名篇名作及其他文质兼美的作品时,要仔细体会作者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特点,认真揣摩其中精彩句段的美妙,甚至背诵下来。
二、通过班级微信群,家校合作,共同促进课外阅读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外阅读方面可着重以下方面:
(一)通过微信群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家长产生共识,鼓励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倡议家长制订亲子共读计划,积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三)及时了解家长的反馈意见,把家长的评价作为学生阅读评价的一项重要根据
(四)定期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提高家长的积极性。
三、查找课外相关资料,弥补教材不足
教材中的有些课文,由于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或由于是节选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易产生障碍,影响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悟。教学时有必要适当补充背景资料。而数字图书馆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但有利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课文的资料,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拓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教材的缺陷变成新的知识点。
四、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需要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还需要教师指导。以前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使许多学生失去兴趣。而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
(一)教师可以利用论坛模块,非常方便地给学生提供研究题目、指明探究方向、提供参考书目,或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二)学生可以便捷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与他人交流或展示研究成果,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资源可多方位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以上仅是几种有效的运用方式。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研究,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方法,有效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