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阅读研究回顾

【作者】 蒙 琴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南荣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校和教师对阅读教学在新课改之前和之后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每年对阅读教学都更加的重视,接下来跟随笔者来回顾一下小学语文的阅读历程。
  一、阅读教学形态由“单一”转向“多元”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态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地讲读课文,每个学期至少要读二三十篇,多的会达到三四十篇。这种教学形态是由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读经教学演变而来的,之所以会被沿用至今,是缘于文选型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在这样的形态下,原本应该处在同一重要位置的听、说、读、写变成了以读为主,听、说、写为辅的“主从关系”,听、说、写的训练要依据“读”来取舍或添加。
  在课标的引领之下,一些围绕名著作品的课外阅读导读课、课外阅读交流课、课外阅读汇报课应运而生。在这种超越教材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中,学生的大量阅读实践活动要在课堂之外完成,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却因缺少及时的监督与指导,极易导致学生读书活动的落空。直到统编教材问世,课外阅读正式被纳入到教材之内,“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等栏目打开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通道,实现了读书活动课程化,课外阅读课内化。
  “讲读课文”已经不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形态,已经逐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多角度转变。指导读书本应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而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形态对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阅读教学内容由“零散”转向“有序”
  语文学科的内涵博大精深,在丰富的学科内涵中,“语文知识”一直都被老师们视作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之后,很多专家与教师一致认为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并非只是传授语文知识、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学科本身独有的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然而,“开放”和“自由”的背后,潜藏着阅读教学内容的“随意”和“无序”。
  而新课改以后,教学内容的选择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又呈现出“随意”“零散”和“无序”的状态。一方面,新课改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了极大的自主性,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语文课程的主动开发者,教材对教师的约束力逐渐下降,教师的主要任务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另一方面,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受限于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储备。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阅读教学出现了“泛语文”“非语文”的现象,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亟需“自由”中的“规则”。正当大家对此感到困惑的时候,统编教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做出了指引,双主线课程架构,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明确呈现,教材助学系统的问题设置,使得语文要素更集中。
  三、阅读教学取向由“阅读”转向“表达”
  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加社会交际。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吸收优秀语言经验,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的功能,其最终的教学指向也应该是表达。
  课改之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学科性质的确定,使语文知识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逐渐被淡化,语文教学开始偏向人文内涵的体会与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说以“阅读理解”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目标是相悖的,这也是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
  课程标准修订后,学科教学改革围绕“语文学科基本特点”这一焦点的研究更加深入,大家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更加理性,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开始深入探索如何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而如何让“阅读”指向“表达”,统编教材给老师们做了最好的示范与引领。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导读页里都明确地向教者提示了一个写作要素,教材首创的习作单元,更是将阅读教学的重点取向指向了表达,单元中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作为优质的写作资源,是学生自主习作的范例,其教学功能聚焦在对学生自主习作的指导与引领。习作单元的编排促进了阅读教学的重点取向由“阅读”转向“表达”。
  四、阅读教学方式由“精讲”转向“实践”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实践”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转变阅读教学方式,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对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课主要应当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及阅读策略进行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也应根植在语文实践当中。一些优秀的教研工作者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些改变被动接受的阅读教学方式的路径,这些研究成果为凸显多样的阅读实践另辟蹊径,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步入了更加广阔而多样的语文实践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欲行大道,必先知史”。回望,为的是更好地前行。如今,语文课改即将踏上新征程,站在前期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持久而深入地进行探索,促进语文课程改革在新的台阶上取得新的成绩,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