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英语课堂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 郑 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五谷湾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英语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英语语言实践机会,发展英语素养。但这种效果的实现,需要我们多思考,防止过犹不及后果的出现。
  【关键词】 小学英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直观施教,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介质载体的综合处理集成功能优势,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优化教与学,既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化抽象为形象,充实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果和体验,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应用目标。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在精心设计下的“拿来”,所以,其应用是有效的,能助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一、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
  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使用,是换来有效应用实践的必然做法。作为一线教师,应结合内容、学情和自身实际,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其优势,使之为教与学服务助力。
  (一)有效应用,能创设引趣情境。良好的开端往往在激趣上使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达到先声夺人之奇效。正是基于这样的课改思想,很多教师的新课引入教学便融合了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这种情境集动画影像于一体,声、色、光、动,多种刺激感官的介质在学生面前出现,既激趣,又诱发学习欲,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合力参学助学,提高了学生学习主体性。例如,在教学“Is this your skirt?”这一单元时,妙用多媒体开展有关衣服名称的单词的教学,就会有音视同屏作用于学生感官,伊始处一个小故事点燃学生参与激情,故事中卡通人物是学生的最爱,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出场,欢快的活动场面中他们进行了英语对白,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就会他们衣服所吸引,于是趣从中来,迫切有希望学会对话的学习欲望。这样的教学,起到了妙用效果,将对话置于场景中,既创设了开课情境,又激发了兴趣,让学生很快被卷入到教学对话中来,为新课引入和教学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有效应用,能使教学直观形象。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课堂教学,能使教的内容,不再为纸质的静态出现,而是以文字、符号、图形和声音等“面孔”出现在学生视野中,能有效重现事物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教既直观又生动,其教的内容也会由此变得形象,富有生命感。如名词的教学、Is this句型的运用、What's that(this)的运用等,这些抽象的知识,在信息技术助力中,就会变成小学生易理解、易接受的感官符号,从而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三)有效应用,能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主阵地优势,向课堂要质量,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着力抓手。传统英语教学,手段单一,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唱到底”。这样的教学,虽然简单易操作,但付出的成本高,特别是时间成本,高耗低效是很多教师的实践感受。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施教,时间相同,但产出完全不一样,不仅很快化难点为学生易接受点,还趣化了枯燥,优化了过程,教师少了板书,学生多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既丰富了课堂交流信息,又增大了教学容量,让学生在同样时间中获得了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在知识更宽更广,途径更好的背景下促成了自我发展。
  (四)有效应用,能重复资源运用。传统英语课堂,能用的资源并不多,特别是我们内地的英语课堂。常见的就是英语磁带和英语卡片。因此,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就着重研究了录音机或英语卡片的出场时机、时长和步骤。对于卡片,重复使用当然还简单,无须我们费神,而录音机的重复使用就不同了,因为录音机在重放时需要倒带,这是令很多教师头疼的事,就是卡带,很可能报废,导致有效的资源不能再用。而今天,我们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施教,其在重复使用时就没有录音机使用那样揪心了,只要我们点击鼠标,就可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而且时长、速度都可随意调节。这样既优化了教,又解放了教,让师生都有一种获得轻松愉悦的实践感。
  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英语课堂教学的易入误区
  使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虽然在优化教与学中效果明显,但我们对此也应有足够多思,因为稍有不慎,可能跌入误区,使其功能成为我们提效的掣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这种手段。而应根据教学需要,即从内容、学情和自身三个方面去考虑,来选择手段和媒体,使之趋于恰当和合适。这是有效应用的首要思考。其次要简明设计,主题鲜明。花里胡哨只能分散注意力、“枝叶”繁杂只有冲淡主题。现实中我们看到英语课件,满板都是一个个单词,而且背景颜色和主题亮度接近,不易感知区分。最易进入的误区当属第三种了,那就是过多使用信息技术,英语课变成媒体展示课,教师没有与学生互动而扮演了 “放映员”,与多媒体进行了互动。这种就会带来过犹不及后果,导致课堂师生关系淡化,甚至出现教学分离现象。第四,就是过多的直观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培养。英语教学中,我们结合直观尽量做到“教有疑”,让学生思维时时参与。这也是我们易入 的误区。
  总之,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英语教学,是我们提效增质,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大幅提高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线实践者,应在规避其短处不足的同时,发挥其优势,使之为教助力,为学助力。
  参考文献:
  [1]黄小玲,运用多媒体优势,构建高效英语课堂[J].文理导航,2014年。
  [2]项烨,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报刊荟萃,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