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收放”自如,打造有效英语课堂

【作者】 王宇雪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英语课堂具有高频率的参与性。教师必须组织有明确交际目标的课堂活动来让学生参与。而这些活动的实施又像放风筝一样,风筝当然是飞的越高越好,但这根线必须牢牢把握在手中,适时的收放,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活动也是如此,面对人数较多的大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搞好课堂活动的组织,达到动而不乱、活而不杂,学而有序的理想境界, 教师应该适时地对课堂活动进行或“收”或“放”,做到既巩固知识,又有效节约时间。即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下面我对课堂英语活动的运用及其“收”与“放”作以下探讨:
  一、什么时候“收”
  英语课上兴趣活动很多,在组织教学时、在新课教学中、复习巩固时都会用到兴趣活动。如课前做热身活动、课内可做对话、ask and anser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欲望及强,往往是一活动起来,情绪变得高涨、兴奋。如果教师不做恰当的制止很难停下来。因为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恰当的掌握火候,及时“鸣金收兵”。我以为以下几种情况即要做的“收”:
  (一)课前为了创造英语氛围,做一下热身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但要做到适可而止。有时,由于学生们刚上完另一节课程,加上课间休息,很难一下子安静下来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我认为如果这时直接导入新课,那未免有所不妥。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在这时应用教学活动,就会使学生思维中不该兴奋的区域逐步得到抑制,使该兴奋的区域逐渐兴奋起来。例如:有一次,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与英语搭不上边,我没有马上开始讲课,说:“Let’s play a game.”学生们猛然听到“Let’s play a game.”立即向我投来质疑的目光,于是我因势利导的引出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但是,This game只与本节课所学内容有联系,但并不是本节课所学内容,所以它不能用太长时间,引出气氛就要停止,不能影响新学内容所需时间。
  (二)通过游戏及歌曲等活动导入新课时,达到目的即可,不必耽搁很多时间。一般情况,每节课前教师都会设计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的Warmming up. For example:Play a game . Sing an English song and so on .但是它只能做Warmming up达到目的即可,不要让学生太长时间沉浸于game or song之中,影响了新内容的教学时间及效果。
  二、什么时候“放”
  有些时候,兴趣活动为学生创造了无拘无束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如果做不到位,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抑制了学生激昂的情绪,而及时将活动放一放,既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又有效的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放”:
  (一)课堂内容量少,以日常会话为主,可以再多设计精彩活动上下功夫。在教授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时,大部分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对话,如: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每节课的内容虽然非常少,但是对于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却非常难,我们要为他们创设情境,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师与生、生与生等形式来练习,既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又练习了口语能力。
  (二)课堂时间比较充裕,而知识点比较集中。
  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2 Part D Draw and guess时, Teaching points: red,  yellow, blue, white, black, brown, green. What colour is it?  It’s____。由于已经学习了前面的Look and learn. 同学们对这些颜色单词及句子的表面上掌握已经不成问题,但是他们并没能熟练的掌握,不过再要他们集中精力学习一节课,必须要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来调动他们,不然他们会以为自己已经掌握而不耐烦。我让一名同学指着教室里带颜色的东西问What colour is it?另一名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回答:It is____。其他同学当“检察官”。让学生们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感觉效果较好。然后分小组做Draw and guess游戏。
  三、怎样“收”
  在“收”时,要做到巧妙,遵循“自然而然,承上启下”的原则,不能让学生感到突兀,或仍沉浸在原来活动带来的兴奋中,而无法转到下一知识的学习。主要有以下方法对活动进行收拢:
  (一) 顺承活动。自然引导到下一内容,比如:为了学新的人体部位单词,提前让学生做“听音指身体部位(Point to sb’s body position)的活动,或有教师发指令,或有学生发指令,或生与生之间互相发指令,学生通过活动稍作复习即可导入新内容,但是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要转移的自然,巧妙,在这时,师可以在发指令时说出一新单词,在学生一愣的空隙,教师趁机说道: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讲到的新的身体部位单词。
  (二)变换语调,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下一环节。比如:课前为了创设英语氛围,可以让学生唱唱英语歌,做做英语游戏。当上课时,老师可以突然改变语调,将要说的话用更特别的语气提出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提出的新问题上来。
  (三)抛出更好的活动主意或提高活动的难度,平息学生原有的兴奋,将思维转移到下一目标上来。比如,新学完一个对话后,让学生扮演课本上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一段时间后,已经基本掌握,这时已不需要让学生继续表演,但没有参与进来的肯定非常遗憾,或埋怨老师不公平,教师应该灵活引导学生的情绪,在表扬学生的表现后作以下处理:
  1.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做更有趣的活动,然后问:“谁愿意参与进来?”于是将下一部份知识内容通过游戏活动搬出来。
  2.教师凝眉装作思索状,然后问学生:“老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一下想到了一个问题,老师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同学们能帮我吗?”学生做肯定回答后,教师将下一部分知识内容通过游戏活动搬出来。
  3.告诉学生他们表演得真不错,然后说:“不过,我下面要把表演加大难度,谁来试一试?”学生肯定跃跃欲试, 学生经过尝试有些力不从心,教师说。“同学们我把这个活动留到英语角上再找同学表演,同学们课下认真准备一下。”
  四、怎样“放”
  在“放”时,要做到适时,适宜,遵循“练习到位,自主创新”的原则,即在确实需要“放”时再及时放,更好的促进教学。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放”:
  1.围绕一个重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低年级每课时只安排一至两个知识点,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教师可以利用充足的课上时间在巩固上下功夫。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可以将一个知识点,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轻松愉快学英语。比如:《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4 Time一课,内容就是句型What’ s the time? It’s…. It’s time to….和1——12数字,教师即可采用“听音指数”“数字接力”“听音写数”“感知数字(即一名学生在另一名学生后背用手指写一数,让另一名学生通过感觉说出此数字)”等多种形式对数字单词进行操练。
  2.对于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为了学生能完全理解,要做到层层递进,让学生有柳暗花明之感。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BUnit3一课句子Does he like grow flowers?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句型开头一定要用 “Does” ,为什么回答时应是“Yes, he does /No, he Does’t.”.这样就不要先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可以步步为营,先让学生用 “I like….Do you like…?”进行互相采访,并记录下来,然后再让学生用 “He likes….She doesn’t like ….”的句型介绍采访的结果,这时教师及时指着刚刚访问完的学生问:“Does he/she like…?”最后找一些学生代替老师考察同学们的采访结果,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水到渠成,难点迎刃而解。
  总之,要想做到课堂活动内容的“收”与“放”自如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努力,潜心挖掘教材,精心实施是少不得的。同时,要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时随地的发挥教育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