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

【作者】 赵华伟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富有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由此,我在数学课上就将生活带进了课堂,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生活化的小故事讲数学,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欢愉学习。
  一、使用生活化的小故事,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境
  小故事以其丰富的内容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当老师在课堂上偶尔讲一个小故事时,学生们的眼睛立刻变得炯炯有神,人人都会聚精会神地听着。如果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把生活化的小故事引入课堂,那么,在她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索然没有滋味的数字,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那么如何将一个生活化的小故事成功的引入课堂呢?我想情境的创设导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切入点。
  例如我在讲授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学期认识分数的时候,我就适时的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
  师:你妈又一次去集市,经过卖桃的摊位时,你妈买了6个鲜桃,回到家后,你妈八3个鲜桃送给你,把2个鲜桃送给你爸,把1个鲜桃留给了自己。
  你们说你妈这样分鲜桃合理吗?(不合理)
  为什么?(因为这样分鲜桃不是平均分
  那么要怎样分才算合理?(每人各分2个)这时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假若你妈这次到集市只买回来了1个鲜桃,你们一家三口人能不能各分得完整的1个鲜桃?(不能)
  师:同学们,假若现在你们每个人的手中就有一个鲜桃,(课前准备好的红色圆片)现在请你们想想办法,怎样分鲜桃才使你们家分的鲜桃非常平均?
  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小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让学生从小养成了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有好吃的好喝的先想着父母,让父母先吃。
  二、用活教材,创造性的利用案例
  青岛版的数学教材,非常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案例的设计,尽可能的切近小学生的生活,但其作为一个宏观的面向全国的一本教材,必将包含城市生活的实际和农村生活的实际。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所熟悉的是农村的实际,因此在教材的一些案例肯定是不适合在小学的课堂中应用的。如果没有符合农村的应用题教材,那么农村的孩子就不能很好的达到新课程目标。因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因地制宜的利用本地的乡土人情,及农村孩子熟悉的事例,大胆的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真正的用活教材。
  例如,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第五单元讲授的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信息窗2有这样一则例题: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目前已发现三个兵马佣坑。一号坑内有6000尊陶俑、陶马,已清理出它的1/6,求一号坑内还剩多少尊陶俑、陶马没有清理?
  这样的一则例题学生们很少知道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我想能不能将它改成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呢,我突然想到我们农村有种大葱的传统,每到收获季节农民都会到地里收葱,所以我适时的将它进行了改编:
  我们村有种植大葱的优良传统,现在又到了收获的季节了,我们班王鹏家一共种植打算6000平方米,现在已经收获了1/6,你们能帮助王鹏家算一算还有多少平方米没有收获吗?
  我这样创造性地联系生活实际重新设计例题,使例题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练习贴近学生生活,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后,肯定要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练习题,我同样注重其生活化的问题,力求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达到锻炼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同学们回家后测量一下你们家电视的长、宽、高,家求出电视的体积。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在电视的上面盖一块防尘布的话,你能求出这块防尘布的的面积吗?
  这样练习设计,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关于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还使学生感觉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将生活带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味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