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谈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几点意见
【作者】 石 兴
【机构】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职业院校都在抓紧寻找自身特色,树立品牌,而在品牌树立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职业院校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的手段大同小异,于是摸索适用于职业教育,并且具备中国特色的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势在必行。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意见
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步骤,都存在质量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职业院校正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探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对于职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理念创新——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基准
我国越来越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理念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教师应当按照职业教育规律教学,要对社会需求有深刻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地承载者,教师观念的转变无疑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本专业技能,还应通过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锻炼学生最基本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沟通、决策的能力,真正达到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教师应该把职业教育理念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内容、教学方法等潜移默化来实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与模式已经不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予以打破和抛弃。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教学内容创新——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模块
传统的教学备课过程中,特别是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一遍遍的背书本、备知识、备课件,不注重课堂的组织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爱听,老师也越讲越没兴趣,最终成为一种恶性循环,造成教学质量下降。近几年,我们通过对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学习,发现教师备课更多的应该备学生、备课堂、备设计、备生活。教师讲授过程中,应该熟悉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他们大多对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也容易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听懂,或者根本没听,那需要检讨的是教师自己。教师还要备生活,因为往往生动鲜活的案例总是源于日常的生活当中,即使是我们上班途中的一些小事,进过语言的加工和思想的提炼,也会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做好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去设计教学,才能使学生听懂,并且为将来的就业提供零对接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创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使课堂“跳动”起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面临新的选择,我国职业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新经济呼唤职业教育的创新,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性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有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是将实践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学中的实验、实例、实践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行动导向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活动模式组织教学。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让学生在教师所涉及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熟悉技能,教学过程不但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且也允许教师犯错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新奇感,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脑、用心、动手全方位地投入学习。总之,行动导向教学建立了新兴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团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跳跃”起来,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教学考核创新——考核标准由企业实际标准决定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教学考核改革已经被更多的教师重视,评价教学效果不是教师给学生打分,也不是学生给教师打分,而是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考核。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接受,能否展示其优势,需要企业、用人单位检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试卷考核转向过程考核,而是引入企业的创新考核。
传统的教学考核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教学本身就没有为专业服务,没有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服务,教学考核就失去了意义。我们现在提倡教学的整个设计都要有企业实际过程的参与,也就是说,我们教给学生的必须是企业真实的作业过程,否则就是在闭门造车,教师讲授的再好,整个过程都是脱离实际应用的,最终学生只能在就业中被社会和企业淘汰。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已经迈向崭新的开端,贴近企业和社会需求是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创新是否成功,效果是否显著,需要企业鉴定。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形成我国职业教育特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小雄.高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9).
[2]顾力平.依靠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9(36).
[3]陈雁.国外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特色的启示与借鉴[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
[4]王丽.浅谈职业院校中的校企合作[J].青年文学家,2016 (15) .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意见
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步骤,都存在质量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职业院校正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探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研究,对于职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理念创新——以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基准
我国越来越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理念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教师应当按照职业教育规律教学,要对社会需求有深刻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地承载者,教师观念的转变无疑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本专业技能,还应通过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锻炼学生最基本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沟通、决策的能力,真正达到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教师应该把职业教育理念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内容、教学方法等潜移默化来实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与模式已经不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予以打破和抛弃。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教学内容创新——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模块
传统的教学备课过程中,特别是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一遍遍的背书本、备知识、备课件,不注重课堂的组织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爱听,老师也越讲越没兴趣,最终成为一种恶性循环,造成教学质量下降。近几年,我们通过对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学习,发现教师备课更多的应该备学生、备课堂、备设计、备生活。教师讲授过程中,应该熟悉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他们大多对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也容易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听懂,或者根本没听,那需要检讨的是教师自己。教师还要备生活,因为往往生动鲜活的案例总是源于日常的生活当中,即使是我们上班途中的一些小事,进过语言的加工和思想的提炼,也会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做好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去设计教学,才能使学生听懂,并且为将来的就业提供零对接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创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使课堂“跳动”起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面临新的选择,我国职业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新经济呼唤职业教育的创新,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性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有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是将实践从属于理论教学,教学中的实验、实例、实践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行动导向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活动模式组织教学。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让学生在教师所涉及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熟悉技能,教学过程不但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且也允许教师犯错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新奇感,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脑、用心、动手全方位地投入学习。总之,行动导向教学建立了新兴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团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跳跃”起来,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教学考核创新——考核标准由企业实际标准决定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教学考核改革已经被更多的教师重视,评价教学效果不是教师给学生打分,也不是学生给教师打分,而是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考核。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接受,能否展示其优势,需要企业、用人单位检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试卷考核转向过程考核,而是引入企业的创新考核。
传统的教学考核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教学本身就没有为专业服务,没有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服务,教学考核就失去了意义。我们现在提倡教学的整个设计都要有企业实际过程的参与,也就是说,我们教给学生的必须是企业真实的作业过程,否则就是在闭门造车,教师讲授的再好,整个过程都是脱离实际应用的,最终学生只能在就业中被社会和企业淘汰。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已经迈向崭新的开端,贴近企业和社会需求是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创新是否成功,效果是否显著,需要企业鉴定。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形成我国职业教育特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小雄.高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9).
[2]顾力平.依靠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9(36).
[3]陈雁.国外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特色的启示与借鉴[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3).
[4]王丽.浅谈职业院校中的校企合作[J].青年文学家,2016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