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初探
【作者】 罗寒梅
【机构】 四川省剑阁县普安小学校
【摘要】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多用心、用脑、用眼,去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初探
小学语文老师如果不能紧紧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思想,不断革新课堂教学手段,必然就会被无情淘汰,被学生嫌弃。所以,要顺应形势要求,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及时钻研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真正做到在创新中谋发展,在革新中求突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的内生动力。因此,老师要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入课题要吸人眼球,上课伊始就能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故事导趣”、”设疑导趣”、“短片导趣”、“谜语导趣”、“活动导趣”等。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学生领读、分角色读、音乐伴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老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课堂氛围越和谐,老师和学生的兴趣就越浓厚,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能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度重视课前预习。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环,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和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重要环节。“自学催生自信。这就要求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本教育为主,想方设法改变在课堂上只有一部分学生自主思考,大部分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现象,让坐等结果的学生能自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前预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成为自然。在具体实施中必须做到:一是注重预习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任务预习、标记预习、练习预习、操作预习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确立不同的预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分层设置预习内容。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差异赋予不同的预习目标,做到一生一策。三是做好预习效果检查。主要检查预习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此来鞭策学生,提高他们参与预习的积极性。
充分进行课前准备。近年来,随着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断进入教育行业,老师队伍的能力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教育实施中,还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有些偏远艰苦地区,少数老师不注重课前准备,重形式不注重根本,有的只是简单写写教案,有的图方便购买教辅替代教案,更有甚者“一支粉笔”上课堂,使课前准备流于形式,成了摆设。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看一名老师优不优秀,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重要的一环。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亮点鲜明,教学反思科学合理,说明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一名优秀老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最终只能是误人子弟。而要做好课前准备,以下五个环节缺一不可: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二是深入钻研教材;三是研究分析学生;四是制定教学方案;五是选择教学方法。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老师才可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地被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全新的课改标准和要求推动教育工作者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但仍有一部分老师观念陈旧,不注重顺应时势,改变思想,抱着以前的所谓老经验老传统不放,以“老师主宰课堂“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分析讲解为主要形式,采取灌输式,填鸭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没有自主独立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只能是被动式接受,致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新课标的标准和要求背道而驰。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由此催生出了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作为老师,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善于运用这些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立足校本实际,立足生本教学所需,在提高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的指导性上下功夫,达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目的。
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注重形象思维,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智力还处在发展提升时期,思维还比较抽象模糊,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常规性的事物具有排他性。这就要求老师及时做到因势利导,改变以前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用单一的教学程序,同样的方法实施教学的现状,从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入手,灵活运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拓展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和思辨力,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多样,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共同研究,不断进行总结创新。只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相信未来语文课堂教学定会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