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试述如何使用课本插图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吴冲
【机构】 福建省宁化县连冈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插图作为教学辅助资源,具有形象生动与直观贴切的优势,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往往具有不可磨灭的记忆功能。充分利用这些课本插图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开发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此,文章对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概述后,继而从意义和策略两方面,对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展开探讨。文章有助于增强语文教师对课本插图的重视,从而更好地挖掘课本插图的教学功能,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质量。【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概述;使用意义;使用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要求。课本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将课本插图融入教学中,能够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人文性和针对性,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效果更好,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也会大大增加,不仅保证了学生语文学习效果,还促进了语文教学层次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使用并不是十分到位,这让教材中的优质教学资源被浪费,令人惋惜。为此,我们要充分重视课本插图的教育功能,利用好这一优秀有效的教学资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本插图概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本插图是指在教材中用来辅助教学的图画或照片。一般来说,这些图画或者照片的入选是经过课本编审专家的反复精挑细选与斟酌考虑的,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课本插图的种类很多,包括图画、照片、漫画、图表等,它们的形式和内容都与课文内容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插图,让学生借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提升小学生的课文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课本插图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本插图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积极作用。
首先,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观察对应的插图,能够更好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同时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爪画出的竹叶,小狗爪画的梅花,小鸭爪画的枫叶以及小马蹄画的月牙都在课本插图中。对于没有见过这些动物的当代城里孩子来说,不仅可以添补他们没有见到实物的遗憾,还通过鉴赏这些小动物的脚印,丰富了小学生们的知识库。
其次,图片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使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需求被满足,不仅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提高,也让学生获得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机会,让学生思维与能力始终处于共同发展之中。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材有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生动,让学生很容易就将蝌蚪、青蛙、乌龟、鲤鱼等动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了区分,让小学生对这些动物的体貌特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根据这两点来看,在课本插图的辅助下,学生课文学习变得简单且有效,这自然让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得以越来越显著的提升。
(二)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
语文本就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科人文价值的发挥。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也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如爱国内容、环保内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等,将其融入实际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不同的人文内容,形成对应的人文精神与素养,这便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如学习北朝民歌《敕勒歌》,学生可能对于诗词描写的场景及其涵义缺乏直观的把握,但加上插图就容易让学生进入北朝时期内蒙古的时空,在蓝蓝的天空下,辽阔的草原牛羊成群的盛世景观,学生就能够与作者一起欣赏蒙古包外的美景。教师再加以讲解,让学生明白牛羊也是那个时代富足的象征,作者不仅让我们学生欣赏了草原美景,更是在歌颂当时人们的美好生活场景。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本插图融入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教师在围绕创设情境或是组织学生交流插图内容时,学生会获得语言交流的锻炼,这是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的体现。如学习《影子》时,由于学生对于自己的影子十分熟悉,他们就会很乐意参与对插图的讨论。
其次,学生在插图辅助下学习时,需要对插图内容进行联想、推理与批判,这一过程其实便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如《影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同样的插图,但每个人对影子的思考却充满个性化的解读。如影随形的光与影的世界,打造了这个充满魅力而又神奇的世界,有人喜欢影子的陪伴,有人却不喜欢它的虚幻,也有人无法面对影子的真诚,选择逃避现实等。
再次,插图本就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学生在插图辅助下学习时,学习体验更为丰富,自我欣赏与评价意识与能力会提高,这是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的体现。如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让同学们学会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让学生们在感叹祖国美好山河的同时产生热爱之情。
最后,课文插图的人文性特点,其实便是学生对其中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学习与继承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的课文插图,由于大部分古诗词都比较简短,教材资源相对比较缺乏,配上一些名画家的作品作为课本插图,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涵,而且这些插图与古诗词意境配合得恰到好处,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使用课本插图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插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时,只有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之时,学生才会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中,其学习效率的提升才不再是难题。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插图的形象化特点,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情境。
以《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在课上获得愉快学习体验。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插图放大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其仔细观察,很快学生表示自己看到了十分厚的雪、一行行走异常艰难的人等,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进行初步讨论,让学生与这行人进行初步情感交流。其次,在学生课文阅读之后,教师导入长征故事,将长征起因、途中困难、长征精神等一一加以描述,这样学生随着自身了解内容的丰富,情感也处于不断丰富状态,这样就加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借助插图联系生活,靠近学生
课文插图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将插图与学生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会让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在大脑中回忆自己过春节的具体景象,并将对应的画面绘画出来,带到课堂之中,相互分享与讨论,这样在学生有了经历、情感等方面的准备之后,学生再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必然其效果会极为理想。
(三)借助插图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
拓展教学的合理开展,能够让学生在更为广阔、有趣味的学习中,让学生语文学习体验更好。对此,教师应积极借助课文插图的优势,做好教学资源的丰富工作,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拓展与深化目标。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在学生对北京春节和自己家乡春节有更多了解之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将更多地区的春节场景带入课堂,以便于学生对春节文化与习俗的了解更为全面与深入,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四)借助课文插图,优化作业
语文课本插图的内涵极为丰富,可以用挖掘不尽来形容。对此,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围绕插图设计作业,能够优化作业的设计,提升作业质量。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插图课下搜集更多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信息,整理为PPT ,在下节课展示。这样的作业虽不复杂,却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养成纵深学习的良好习惯,必然会助益学生的学习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本插图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与课文距离被拉近、学习广度与深度得以增加,这些都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有效导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突出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翼.小插图,大用途——基于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研究[J].魅力中国,2019(46):170.
[2] 杨震.正确使用课文插图——小学语文教师之必备教学技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5):170-171.
[3] 李美.如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合理使用插图[J].学子:理论版,2015(20):51.
[4] 朱立英.小图片,大作用——活用课本插图,优化小学低年低语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B,2017(04):67-68.
[5] 王红梅.浅析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教学的“取”与“舍”[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18(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