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注重时政热点的渗透引入
【作者】 刘 艳
【机构】 四川省蓬溪县蓬南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让高中政治教学注入活水的有效方法就是注重时政热点资源的渗透引入。作为一线教师要创新渗透引入路径,使书本知识与其有机结合,并取得教与学有效性——提高学生时政分析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中政治;时政热点;渗透引入;注重
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热点是当前与政治相关的学习资源,二者引入课堂或渗透其中,与政治教与学的有效展开,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时代性方面作用异常明显。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道德关键能力为核心追求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上继续扮演着学生立德育人的角色,同样有着思想教育的空洞与枯燥。然而引入时政与热点,却能对当前政治教育不仅在教学趣味上进行补充,更是对人文社会学其他学科教学在资源上的支持,并与学校其他道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在高效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我们知道,传统政治课堂教育由于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教与学,忽略了学以致用,导致很多学生看不到实用性而感到枯燥,而在教育信息化手段支撑下,时政热点的引入渗透就如渠成水至,把含有政治学习资源的时政热点直接引进课堂教与学中,让学生透过时事政治和热点了解教室外的世界,并实现了教与学的生活应用,体会到了政治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升了教与学有效性。
一、在新课导入时引入一种与主题相关的时政热点
开课便引入时政热点,是教者落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中凸显兴趣作用的重要实践。为了增强学生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看老师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将学生积极性调动出来,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关注和动力生成。而利用人们关注度高且新鲜的时政热点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用之于开课作引子,往往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授新课之前,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用最新的时政热点或社会新闻来创设教以致趣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主体性学习意识,激发他们兴趣以产生“我要学”的探究欲。要实现这种效果,作为实践者的我们应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精心的教学设计,选择学生熟知的关键相关问题,优化教与学方法,让学生在被卷入中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对知识的渴望,进入到不学不快的愤悱状态。
二、在教学过程中以穿插方式渗透引入时政热点话题
引进课堂的时政热点,是教师如同教学设计那样经过了千思熟虑。这样的渗透引入,体现了资源的思想教育性和明显的时代感,这对于打破学生对教学从教材角度去认知的稳定性。的确,任何知识一旦以教材方式罗列出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新颖性和动态感。这也是其成为滞后缺陷的一大原因。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时政热点资源来代替“过时的老教科书示例”,以增强真实感和新鲜感,这也是我们拓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温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时政热点的引入,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理论知识与新的时政专题资源相结合,分析时事材料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论与现实,知识和技能的统一性,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的新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现实、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值得教学注意的是,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如瓢盛水用力取之即可,需要教师在找好现实的焦点问题后,还需要找到一个引进课堂的方式,即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切合点,使时政热点资源有效穿插其中而成为教学一部分,天然合一,不显生硬。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的第二模块中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这一问题时,我们就可引入十九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来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将来相关话题呈现在学生视野中,让学生利用其中的精神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分析讨论。这是一种把时政热点作为教学资源辅助与应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看到了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穿插应用时政热点,应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相关要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当前生活与社会,并能激发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看到实用性中产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欲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发展。
三、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分析时政热点话题
这是培养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入到生活中去的又一重要门径。在学生课堂练习中和作业中,就可采取这种方式,让学生分析时政热点背后的发生原因。实践中,我们可深入挖掘国内外的时事和国家大政方针中的那些与政治、经济、哲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并进行精心设计,使之以练习作业的“背景材料”出现在学生作业中,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后进入多侧面、多角度思考,激活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后,我们可在学生作业中引入“公民必须履行其政治责任,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样的热点话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从公民角度去分析。这样的实践解题,不仅能使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得以内化而牢固成知识结构,同时也能使自我的时政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形成更理性、更全面的政治实践,真正发展学以致用的政治学习能力。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要有统揽思想而做到教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将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时政热点资源挖掘,整合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融入综合性强,及时性明显、教育意义大的时政热点资源渗透中学政治,话时事,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国陟,浅谈时政热点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18年。
[2]徐志菊,时政热点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8年。
【关键词】 高中政治;时政热点;渗透引入;注重
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热点是当前与政治相关的学习资源,二者引入课堂或渗透其中,与政治教与学的有效展开,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时代性方面作用异常明显。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道德关键能力为核心追求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上继续扮演着学生立德育人的角色,同样有着思想教育的空洞与枯燥。然而引入时政与热点,却能对当前政治教育不仅在教学趣味上进行补充,更是对人文社会学其他学科教学在资源上的支持,并与学校其他道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在高效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我们知道,传统政治课堂教育由于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教与学,忽略了学以致用,导致很多学生看不到实用性而感到枯燥,而在教育信息化手段支撑下,时政热点的引入渗透就如渠成水至,把含有政治学习资源的时政热点直接引进课堂教与学中,让学生透过时事政治和热点了解教室外的世界,并实现了教与学的生活应用,体会到了政治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升了教与学有效性。
一、在新课导入时引入一种与主题相关的时政热点
开课便引入时政热点,是教者落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中凸显兴趣作用的重要实践。为了增强学生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看老师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将学生积极性调动出来,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关注和动力生成。而利用人们关注度高且新鲜的时政热点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用之于开课作引子,往往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授新课之前,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用最新的时政热点或社会新闻来创设教以致趣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主体性学习意识,激发他们兴趣以产生“我要学”的探究欲。要实现这种效果,作为实践者的我们应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精心的教学设计,选择学生熟知的关键相关问题,优化教与学方法,让学生在被卷入中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对知识的渴望,进入到不学不快的愤悱状态。
二、在教学过程中以穿插方式渗透引入时政热点话题
引进课堂的时政热点,是教师如同教学设计那样经过了千思熟虑。这样的渗透引入,体现了资源的思想教育性和明显的时代感,这对于打破学生对教学从教材角度去认知的稳定性。的确,任何知识一旦以教材方式罗列出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新颖性和动态感。这也是其成为滞后缺陷的一大原因。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时政热点资源来代替“过时的老教科书示例”,以增强真实感和新鲜感,这也是我们拓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温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时政热点的引入,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理论知识与新的时政专题资源相结合,分析时事材料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论与现实,知识和技能的统一性,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的新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现实、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值得教学注意的是,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如瓢盛水用力取之即可,需要教师在找好现实的焦点问题后,还需要找到一个引进课堂的方式,即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切合点,使时政热点资源有效穿插其中而成为教学一部分,天然合一,不显生硬。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的第二模块中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这一问题时,我们就可引入十九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来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将来相关话题呈现在学生视野中,让学生利用其中的精神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分析讨论。这是一种把时政热点作为教学资源辅助与应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看到了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穿插应用时政热点,应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相关要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当前生活与社会,并能激发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看到实用性中产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欲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发展。
三、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分析时政热点话题
这是培养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入到生活中去的又一重要门径。在学生课堂练习中和作业中,就可采取这种方式,让学生分析时政热点背后的发生原因。实践中,我们可深入挖掘国内外的时事和国家大政方针中的那些与政治、经济、哲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并进行精心设计,使之以练习作业的“背景材料”出现在学生作业中,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后进入多侧面、多角度思考,激活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后,我们可在学生作业中引入“公民必须履行其政治责任,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样的热点话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从公民角度去分析。这样的实践解题,不仅能使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得以内化而牢固成知识结构,同时也能使自我的时政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形成更理性、更全面的政治实践,真正发展学以致用的政治学习能力。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要有统揽思想而做到教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将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时政热点资源挖掘,整合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融入综合性强,及时性明显、教育意义大的时政热点资源渗透中学政治,话时事,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国陟,浅谈时政热点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18年。
[2]徐志菊,时政热点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