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作者】 蒙明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的重要平台。作为园内教学实践者的我们应在深入分析幼儿思维现状的基础上创新策略,通过发现式的学习引领、启发式的思维培养和讨论式的成果分享等路径,把对思维培养的重视付诸教学实践,让他们获得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 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培养;重视

  数学学科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及的学科优势,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仍然具有这种优势而使得其在幼儿教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培养平台。因为数学在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准确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具有很实用的独特价值,其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数与形关系、空间时间关系以及度量关系,从而使儿童在幼小的心理就获得一种从数学角度来思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促使他们利用所获得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来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实现知识服务并反哺生活的学习需要。由此可见,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就重视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作为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者,不仅应有这样的重视度,还应有创新策略付诸实践的有效做法,才能使我们重视的问题在现实中得到有效解决——实现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加强幼儿思维发展现状研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他们积极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在幼儿这个特定阶段,他认为,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者是儿童成长的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儿童努力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数学教学这个平台上,我们应加强针对性分析,充分掌握幼儿思维发展现状而实施因材施教的做法,有效基于幼儿思维“最近发展区”而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跳一跳”学习活动,从而获得富有启发性和诱思性的思维培养教育。
  (一)掌握数概念。数概念是形成数感的前提,是幼儿获得对数的理解前所必须经历的一步。教育学研究告诉我们掌握数概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其经历仍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这样的一个渐进认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教他们如何数数,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赋予其内涵,使幼儿把数与物(形)建立起联系而理解数字的“量”的含义,知道数的顺序和大少多少,并能够正确地读、写和算,为以后形成良好的数感打下基础。
  (二)培养幼儿时空观念。“时间”和“空间”都是幼儿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但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要让这种极为抽象而又实在的东西入幼儿之脑并形成生活观念,就必须重视教学策略的创新和一系列的持久实施,才能较好的时空观念。对于时间观念的培养,我们可结合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作息而强化,把时间与学习安排有机关联,使时间富有生活意义,从而使他们理解时间的真实含义在于什么时间段做什么和应完成什么。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我们可结合游戏中的方位感知来进行,幼儿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还是容易感知的。
  二、创设条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
  学起于思贵有疑。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思维动起来,或思或疑。而幼儿思维由于习惯或惰性问题而常常需要外力来促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思维参与的诱发条件,寓发现式、讨论式和启发式于其中,让幼儿在说、交流和诱思下被卷入到数学探究中而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从而获得思维锻炼。
  (一)创新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总给人耳目一新,更能使人身不由己产生“我要学”之需。对于好奇的幼儿来说,这也是满足他们心理需要的一种有效做法。我们知道,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大多以讲解的多,即使有点活动式平台,也是缺乏相应思维引导的独立放羊活动,幼儿虽在其中获得了一些快乐感受却无法发展自我思维能力。如今,倡导“五育合一”,幼儿教育多维化成为我们促进幼儿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观念和抓手。这样的课改推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发现式的学习引领、启发式的思维培养和讨论式的成果分享,才能真正有效实现活力展现并促进幼儿思维极度活跃而放开展思维驰骋空间,从而增强幼儿这个学习主体充分调动自我主动性和需求意识的积极性。实践中,为了培养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作为实践者的我们应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并考虑到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以及孩子的性格差异,选择一种或多种最优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而实现教学创新,促进幼儿思维不断被卷入的目的。
  (二)搭建动手操作平台。动手是脑动的触发器,动手的过程往往是脑参与活动并指导活动进行的过程。根据皮亚点观点的指导,我们应通过外显的动手操作来促进幼儿内隐的思维发展,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方法中的“最好不过”。只是在这一方法中需要我们搭建幼儿动手操作的平台并激励幼儿积极动手的需习。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操作的材料新颖性不够,就可能激发不起他们参与积极性而使平台失去培养意义。因此,我认为认真选择新颖性材料对于儿童学习数学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幼儿动手操作时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活动效果并决定思维参与状态,动作越多样化,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就越丰富。因此,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可互换的操作材料,以鼓励幼儿用脑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思维的有效培养是园内数学教学的不可推脱。而实现于此,唯有教师的策略创新与灵活重组,从现状分析入手增强思维培养针对性和动手操作可行性,从而使幼儿思维能力获得有效培养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钱玉萍,数学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小学电教,2012年。
  [2]邱莉,浅谈幼儿数学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