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对同课异构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者】 刘 丹

【机构】 四川省顺庆区顺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指老师讲得有多精彩,而是指学生所接受和了解的知识点有多少。无论老师讲得多精彩,学生没有将知识学到脑子里面,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效益。
  一、对两节“同课异构”的小学美术课的思考
  “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同一课题的富有鲜明个性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近年来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或校本教研主要采用的教科研形式之一。这种形式让听课老师较为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科学、合理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对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二、合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策略
  课堂教学结构指组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和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及其衔接方式。这里课堂教学结构合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教师单边活动的时间最少,而教学质量水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效益。合理安排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进行美术课的有效教学就要明确如何科学结构。
  (一)课堂中要突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教学是多边活动,也是多向传递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动态要素,是教学质量水平最终体现者。因此,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活动为主。在课时安排允许的前提下,必须结合学生最多的活动时间,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中应多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重视课程学习和学生经验紧密结合,强调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的综合能力,养成健康审美习惯和审美情感。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原则。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美术在知识上虽有着一定的系统,但在小学阶段美术学习不同于专业学校的学习,它是提高素质、形成一定的艺术素养,健全人格的活动过程,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学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每天都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和着眼点进行本领域的学习又必将有助于丰富和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双向助益的关系。
  (三)教学中要精讲多练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习领域,操作实践是将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强化并加深理解的过程。没有实践基础的理性知识,不会得到巩固,因而也体现不出价值;而实践与操作没有理性知识的支持,也是盲目的、效率低的。因此,教师在美术这一领域的教学中须精讲,给学生多练的时间。
  1.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
  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但切忌设计“一言堂”的设计方案。教学方案中要尽量多设计教师点拨,真正有效的点拨能使学生将“已知”和“未知”。
  2.多设计“情境”,少设计“平静”
  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是课堂上能否为学生创设多种有利于行为学生的“情境”。“情境”通常有“愉悦情境、愤悱情境、直观情境、创作情境、创造情境、实践情境”等。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直观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要在多种教学情境上下功夫。不同情境有不同的作用,为完成某个任务、为达到某个目的,一定必须针对要解决问题设计不同情境。由于美术的活动性,学生在上课时难免会出现吵闹现象。很多小学美术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深怕课堂出现混乱影响秩序,就在教学设计上可以追求课堂的平静、安静、肃静,使得学生在压抑的课堂气氛中束缚内在潜质的发挥,导致课堂沉闷、效率低下。
  3.多设计“一举多得”的问题,少设计“几举一得”的问题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美术的观念和方法趋多元,美术各种类之间综合化的倾向也在逐渐加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多,而这种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需要通过小学美术教育来获得。因此设计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活动,都不能仅仅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完成某一任务。
  4.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要恰当,问在学生疑难处
  孔子云:不愤不悱,不启不发。高质量的提问讲究时机的把握。教师要学会在关键处提问,也就是当学生思维受阻或遇到困惑时,教师的提问要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
  5.课堂提问要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知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应用。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高层次”问题注重应用和实践的特点,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陶行知曾说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对此语文教师应该深刻领会其含义,在教学中提高问题质量,增加“高层次”问题在提问中所占的比重,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意识,使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展现,最终达到智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应当追求学生做一件事情都能有多方面的收获。美术课教学具有综合性,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是多线索、多方位、多效果的设计,即设计出在一项教学活动中,学生却能一举多得,既能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又能得到全面发展。以上是本人对合理安排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认识。结构的科学合理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因其区域的束缚性使得结构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多样、复杂的,需要一线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寻觅良方,从而创造更加科学、完善的美术课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