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有效教学
【作者】 唐 娇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青岩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为语文教材重要组成的口语交际教学同样需要我们创新策略,才能实施有效教学,并以最优化效果惠及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等交际能力的形成并使之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有效教学
口语交际如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一样,同样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而担当着学生语文素养中不同能力培养重任。新课标明确要求这一部分教材应向着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即倾听、表达和交流等有礼貌沟通的人际交往所需能力。而这样的目标分别在小学各个年级都有,只是层次不同,要求不一样罢了。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个单元末相应教材的平台作用,创新策略使教与学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于全员参与中,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学生能够学习交流和提高他们在各种口语交际实践中的交往交际技能。
一、分步实施,逐步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同其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样,需要反复践行而逐步提高,整个过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逐步完成。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广泛有效地利用互动时间,逐步,分层,设计各种主题式教学情境,在层层提难中引导学生从零散的语言走向有序,连贯的讲故事的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聆听、表达等能力。在《留在心中的印象》课程的执教中,要求学生按“初次见面、相处细节、情感变化”的方式回忆内心印象最深的人,并把与这个人的相处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说给大家听。这样的主题学生有丰富的实践体验,所以一旦唤醒,很多都会畅所欲言,并能在小组中自由表达。有了这样的实践练习,由于要求不高,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自然就会随着年级增高而有了多次实践机会促进自我发展。因此,只要我们坚持训练,做到由易到难,分层分步实施,指导学生从说一个简单的句子到一个具体而详细的句子,让学生从能说到会说渐渐转变,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
二、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以说与听为主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实际展开,如果没有模拟真实活动而展开,那样的口语交际自然激发不出学生听与说兴趣的,而且他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不能因为情境需求而说得合乎实际。因此,创设情境这种策略的运用既是口语交际的实际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聆听兴趣、表达兴趣的需要。落实到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根据口语活动主题巧设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受到激发而彰显主体性。例如,创设“打电话”“说悄悄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自然兴致极强的参与。在描写人物主题的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课上,我创设了“自我介绍”“我要童年生活”情境,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别人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不能仅以说为主,还要注重学生倾听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有礼貌地听同样重要,更要让学生带着听的要求去听,这也需要在情境中一同进行,使听说能力同步发展而提升。
三、拓展延伸,不断转化
学习口语交际不是为了应考而是“学以致用”,任何一项知识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形成服务生活的实践技能。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需要在生活平台上进行实践。为此,在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口语交际教学之后,教师还应该准备一些“交际作业”,以使学生可以大胆地使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来练习并将其转变为技能。这种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常做之事,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内容的重要一模块,其实践方式同样遵循这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言语交流的价值最大化,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得到实践化。例如,在《用心灵去倾听》课程的学习中,除了抓实课堂教学外,我还在课堂练习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项交际作业作为学生课后实践题目——用心灵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大自然,在感受到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下次口语交际课上说给大家听。这样,每项教学活动都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并在生活中得到使用,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实际体验口语交际技能学习的实用性。只有这样,让学生有了充分准备而展开的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就能在听与说中有的放矢。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交流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和成就感,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学生对交流的信心。
四、培养习惯,持续强化
要使学生乐于口语交际而达到习惯的形成,就必然持续使之强化,才能在日常学习中形成稳定的习惯。为此,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因为口语交际教学并不多,一个单元才有一课,不象阅读教学活动天天都要进行。要让学生形成口语交际习惯,我认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常见的阅读教学,通过听说读写几种感官的联系与协同而进行施教,就可以有效使偶尔的口语交际教学变成常态化的,从而使这种教育培养活动持续进行了。例如,在写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说说写字心得,说说某个汉字的意义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简要谈谈对文本的理解看法等,让学生在听故事后又将故事说给别人听发展倾听能力。这样既使学生表达能力得到了持续培养,同时又打通了语文各个模块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协作关节,收到了良好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之功而能稳定下来,需要我们不急不躁反复培之,才能在滴水石穿中见成效。
作为口语交际教学实践者,要知道言语交流训练在实践中更为重要。要使之教学更有效,我们就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言认知规律,创新策略,更新载体在课堂内外进行协调,力求增进学生对口头交流能力的理解和用心实践,并在优化的教与学使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得到最大化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疑将提高言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我们教学预期而让学生发展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秀兰,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如何优化口语交际教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有效教学
口语交际如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一样,同样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而担当着学生语文素养中不同能力培养重任。新课标明确要求这一部分教材应向着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即倾听、表达和交流等有礼貌沟通的人际交往所需能力。而这样的目标分别在小学各个年级都有,只是层次不同,要求不一样罢了。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个单元末相应教材的平台作用,创新策略使教与学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于全员参与中,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学生能够学习交流和提高他们在各种口语交际实践中的交往交际技能。
一、分步实施,逐步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同其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样,需要反复践行而逐步提高,整个过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逐步完成。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广泛有效地利用互动时间,逐步,分层,设计各种主题式教学情境,在层层提难中引导学生从零散的语言走向有序,连贯的讲故事的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聆听、表达等能力。在《留在心中的印象》课程的执教中,要求学生按“初次见面、相处细节、情感变化”的方式回忆内心印象最深的人,并把与这个人的相处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说给大家听。这样的主题学生有丰富的实践体验,所以一旦唤醒,很多都会畅所欲言,并能在小组中自由表达。有了这样的实践练习,由于要求不高,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自然就会随着年级增高而有了多次实践机会促进自我发展。因此,只要我们坚持训练,做到由易到难,分层分步实施,指导学生从说一个简单的句子到一个具体而详细的句子,让学生从能说到会说渐渐转变,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
二、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以说与听为主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实际展开,如果没有模拟真实活动而展开,那样的口语交际自然激发不出学生听与说兴趣的,而且他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不能因为情境需求而说得合乎实际。因此,创设情境这种策略的运用既是口语交际的实际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聆听兴趣、表达兴趣的需要。落实到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根据口语活动主题巧设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受到激发而彰显主体性。例如,创设“打电话”“说悄悄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自然兴致极强的参与。在描写人物主题的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课上,我创设了“自我介绍”“我要童年生活”情境,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别人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不能仅以说为主,还要注重学生倾听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有礼貌地听同样重要,更要让学生带着听的要求去听,这也需要在情境中一同进行,使听说能力同步发展而提升。
三、拓展延伸,不断转化
学习口语交际不是为了应考而是“学以致用”,任何一项知识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才能形成服务生活的实践技能。口语交际能力也不例外需要在生活平台上进行实践。为此,在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口语交际教学之后,教师还应该准备一些“交际作业”,以使学生可以大胆地使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来练习并将其转变为技能。这种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常做之事,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内容的重要一模块,其实践方式同样遵循这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言语交流的价值最大化,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得到实践化。例如,在《用心灵去倾听》课程的学习中,除了抓实课堂教学外,我还在课堂练习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项交际作业作为学生课后实践题目——用心灵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大自然,在感受到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下次口语交际课上说给大家听。这样,每项教学活动都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并在生活中得到使用,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实际体验口语交际技能学习的实用性。只有这样,让学生有了充分准备而展开的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就能在听与说中有的放矢。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交流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和成就感,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学生对交流的信心。
四、培养习惯,持续强化
要使学生乐于口语交际而达到习惯的形成,就必然持续使之强化,才能在日常学习中形成稳定的习惯。为此,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式教育,因为口语交际教学并不多,一个单元才有一课,不象阅读教学活动天天都要进行。要让学生形成口语交际习惯,我认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常见的阅读教学,通过听说读写几种感官的联系与协同而进行施教,就可以有效使偶尔的口语交际教学变成常态化的,从而使这种教育培养活动持续进行了。例如,在写字教学中,要求学生说说写字心得,说说某个汉字的意义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简要谈谈对文本的理解看法等,让学生在听故事后又将故事说给别人听发展倾听能力。这样既使学生表达能力得到了持续培养,同时又打通了语文各个模块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协作关节,收到了良好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之功而能稳定下来,需要我们不急不躁反复培之,才能在滴水石穿中见成效。
作为口语交际教学实践者,要知道言语交流训练在实践中更为重要。要使之教学更有效,我们就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言认知规律,创新策略,更新载体在课堂内外进行协调,力求增进学生对口头交流能力的理解和用心实践,并在优化的教与学使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得到最大化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疑将提高言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我们教学预期而让学生发展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秀兰,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如何优化口语交际教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