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基于抖音的化学有效学习研究
【作者】 杨 清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社交平台的不断更新换代,抖音在极短的时间内蹿红,取代微博、公众号等社交软件,成为人们手机软件的常客。抖音能够成为网红手机软件,区别于一般的社交软件的优势特点是,抖音播放的内容极其精炼简短,大概就是15~30秒的时长,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能观看,不需占用太多时间,这不仅填补了用户的时间空隙,还不会让用户觉得有时间压力。除了时间短,抖音能够吸引那么多用户的眼球,关键还在于其集合了文本、视觉、听觉于一体,让用户感受到事物的新、奇、趣、真等多种体验,让用户有很强的参与感,从而促使用户乐意参与到线下活动中。本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相结合,真正的信息化教育需要常态化”的思想,本文将通过发掘抖音与化学学习相适应的功能特点,从跨学科融合、化学史的渗入教学、问题情境的设置、回归生活本源几个方面来探讨抖音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抖音;跨学科;化学史;问题情境;生活本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相结合[1],除了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还要求有相关的教育信息化硬件配置作为支撑,所以教师教学用的台式电脑,学生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也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常见配置。但往往这些配置仅限于校园环境使用,因此信息化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信息化教学课堂成为表演课。而事实上,在一些经济水平中等或以上的城市里,学生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而这正正为实现信息化教育常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抖音[8]作为手机中的常用社交软件,可以用手机录制小视频,创造有个性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观看别人的视频,了解各种各样的奇闻轶事。
一、跨学科融合的载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不同领域除了向自身深度发展之外,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发展。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学科,更是与物理、数学、生物乃至天文地理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似乎更关注学科本身的知识,而忽略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一个教师都没有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意识,又怎么可能让学生通过教师说一两句理解“化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的真正含义呢?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学生接触到分子运动的知识时,脑海里就会自然联系到物理学科中的分子扩散,如果化学教师只是强调“化学学科的说法是‘分子运动’,物理学科的说法是‘分子扩散’”,而忽略了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那么有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由于先入为主的意识干扰,往往就改不了“分子扩散”的答题内容,因为在学生的意识中,分子运动和分子扩散是一个意思,但事实上,分子运动是分子自身做无规则的运动,而分子扩散是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的分子运动[6],所以分子扩散的本质是分子运动,只有当学生理解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答问题,而不是单纯记住教师说的话。由于化学课堂时间紧,而且因为学生之间已经有学习过类似的知识,那么利用抖音来解决这个知识误区就非常适合了。按照“用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理念,可以邀请物理教师来制作这个抖音内容。物理教师可以先通过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来回顾分子扩散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解说介绍分子扩散的本质,从而初步引出分子运动,其后的内容当然就留在化学课堂进行新知的深度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体会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学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知识;同时,由于不同学科教师的参与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自己也会慢慢尝试着寻找化学学科中所涉及的其它学科知识,以深化对知识的学习。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还有不少跨学科融合的知识,比方说,化合价口诀可以邀请数学教师录制抖音,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习化肥知识时,可以让生物教师展示相关特征的植物进行知识回顾;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则可以请地理教师介绍相关知识;在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时,历史教师就可以派上用场。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发现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抖音技术进行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化学真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用综合性的眼光去学习化学,研究化学。
二、化学史渗入教学的桥梁
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化学故事,有许多化学家们为求真理而争锋相对的化学场面,更涌现出一批批为化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化学家。化学理论研究者发现[2],学习化学史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家的智慧,领会他们的科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甚至是爱国主义精神都有很大的意义。然而,对于一线的化学教师而言,化学课堂的时间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专业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时间都那么紧张,怎么可以浪费时间去学习这些“课外知识”呢!基于这种观念,即使知道化学史的意义,但在课堂中却很少渗入。无数的事实证明,理论知识可以指导更好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地验证理论知识,现在化学史渗入不进化学课堂的教学,其实就是缺乏一个桥梁,一个将理论知识渗入实践的桥梁,而抖音恰恰就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桥梁。
以《原子的结构》为例,教材中仅用了一句“科学研究表明”就引出了电子云模型,难道原子的结构一研究就是这个模型了吗?很显然,这并不是,而只是为了压缩教材内容,而把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忽略了。因为教材忽略了,一线化学教师也顺理成章地忽略了。但事实上,在认识原子结构发展历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创新的科学实践过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应该用这种变化的眼光去辩证地认识事物,探寻事物的本质。忽略了这一历史过程的学习,单纯学习教材中的刻板原子结构,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然课堂时间紧张,但化学史又是如此重要,那么把学习化学史转移到课后则是个不错的选择,而抖音则可以成为课后学习化学史的有效载体。由于抖音强调的是有趣、精炼的短视频[3],所以在介绍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时,不可能也不可以把整个发展历程用长篇大论的方式进行介绍,而是应该分成几个抖音内容,分别是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卢瑟福的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分层模型,现代科学的电子云模型。在录制抖音的时候,可以把任务分配给学生,包括模型的细化知识、匹配的科学家肖像等,这些都可以在抖音中呈现出来,在制作或是观看抖音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慢慢体会科学理论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开始在学生的心中萌芽了。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化学史对化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选择化学史的内容时,教师还是要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课前或者课后的拓展,比方说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金属材料的变迁等,毕竟学习化学史是为了促进化学学习,而不是学习化学历史知识本身,因此,在进行抖音制作[4]时,也要注意视频要尽可能地生动有趣,贴合教材,让学生观看完抖音后,能够更好地回归课堂学习、理解课堂知识。
三、 问题情境创设的基石
在现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下,任务驱动教学法[5]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材知识,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形式,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开展学习,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完成指定的任务,达到预设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培养目标。按照常规课堂的45分钟,在没有什么预先学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完成思考问题——提出方案——实践方案3个基本步骤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往往会把方案提供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要实践方案就可以了,问题情境不过是教师自问自答的一个模型。如何更好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达到这种教学法所设想的愿景?抖音可以帮上忙。
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教材仅提到了拉瓦锡的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而在这之前波义耳获得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实验结论,到底孰真孰假?这是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根据这两个实验结论,教师可以制作两段实验抖音,由于实验内容比较长,教师可以通过抖音的快播技术来完成实验的完整播放,同时还可以增加字幕以强化问题。学生在观看了两个抖音后,心中必然会产生判断,并进一步去搜索资料去验证心中的判断,或者通过抖音中的评论功能发表自己的疑问或是见解,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里就逐渐形成了问题解决方案的雏形,教师通过查阅学生的评论,就能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情况进行评估,回归到课堂上,教师就能更好地聚焦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突破,查漏补缺,如此一来问题解决方案就定型了,那么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专注在实践问题解决方案,并获得结论。如此结合课前和课堂的时间开展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长此以往,学生就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素养,为以后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如果一个问题所有学生都会回答,那么这个问题是无意义的;相反,如果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那么这个问题也是无效的。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选择学生能够知其一,需要思其二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在课堂外,以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问题出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 回归生活本源的助手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开篇的话,在学习化学之始,教师就告诉学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觉得化学离他们越来越远,学习化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学习的畏难情绪油然而生。有些教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但由于缺乏检查和评估机制,教师没有办法衡量学生的家庭作业情况,于是家庭作业也仅限于教师布置,没有学生动手完成。有些教师还会选择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但耳闻不如眼见,这种方法始终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既然化学就在身边,抖音也在身边,把两者结合起来,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会准备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演示物质的pH,有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会提前布置学生把要测试的物质带到课堂中,但经验告诉我们,能够按照教师要求把需检测物质带到学校的学生少之又少,而且带来的物质种类也是极其缺乏。事实上,这个实验内容作为家庭作业是最适合不过了,但是没有评价家庭作业的机制,学生是否有按要求完成,是作为课前作业还是课后作业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利用抖音技术,则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在抖音中,教师根据教材所指引的物质,在家中利用生活的物品开展实验,让学生获知实验结果的同时也能知道如何发掘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化学实验。如此一来,学生至少观察到生活中不少物质的pH,对pH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在观看抖音的过程中,由于有一个实验操作模板可供参考,会激发学生想要自己也动手实验,于是教师提前给学生下发的pH纸就派上用场了,利用抖音的评论功能和之后的课堂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分享更多的生活物质的pH值,这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原来化学离我们真的那么近。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手机中常常看抖音,从化学教材中发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将化学知识与抖音有效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时常感受到课堂中的化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当学生明白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更能提起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自觉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市面上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供各个学校选择,但由于费用昂贵,能够坚持使用某一付费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学科教学的学校少之又少,这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始终未能在学校教学中常态化。基于此,发掘廉价、易操作的社会化大众软件中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功能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养成运用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大众软件辅助学习的学习习惯,这未尝不是信息教育常态化值得探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7.
[2] 洪星范/匡志强.课堂上听不到的化学传奇[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2.
[3] 刘东明.新媒体短视频全攻略[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9.
[4] 郑俊雅.128招玩转抖音[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3.
[5] 李贵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12.
[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关键词】 抖音;跨学科;化学史;问题情境;生活本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相结合[1],除了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还要求有相关的教育信息化硬件配置作为支撑,所以教师教学用的台式电脑,学生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也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常见配置。但往往这些配置仅限于校园环境使用,因此信息化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信息化教学课堂成为表演课。而事实上,在一些经济水平中等或以上的城市里,学生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而这正正为实现信息化教育常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抖音[8]作为手机中的常用社交软件,可以用手机录制小视频,创造有个性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观看别人的视频,了解各种各样的奇闻轶事。
一、跨学科融合的载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不同领域除了向自身深度发展之外,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发展。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学科,更是与物理、数学、生物乃至天文地理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化学教师似乎更关注学科本身的知识,而忽略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一个教师都没有跨学科知识融合的意识,又怎么可能让学生通过教师说一两句理解“化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的真正含义呢?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学生接触到分子运动的知识时,脑海里就会自然联系到物理学科中的分子扩散,如果化学教师只是强调“化学学科的说法是‘分子运动’,物理学科的说法是‘分子扩散’”,而忽略了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那么有部分学生在解题时,由于先入为主的意识干扰,往往就改不了“分子扩散”的答题内容,因为在学生的意识中,分子运动和分子扩散是一个意思,但事实上,分子运动是分子自身做无规则的运动,而分子扩散是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的分子运动[6],所以分子扩散的本质是分子运动,只有当学生理解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解答问题,而不是单纯记住教师说的话。由于化学课堂时间紧,而且因为学生之间已经有学习过类似的知识,那么利用抖音来解决这个知识误区就非常适合了。按照“用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理念,可以邀请物理教师来制作这个抖音内容。物理教师可以先通过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来回顾分子扩散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解说介绍分子扩散的本质,从而初步引出分子运动,其后的内容当然就留在化学课堂进行新知的深度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体会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学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分析知识;同时,由于不同学科教师的参与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自己也会慢慢尝试着寻找化学学科中所涉及的其它学科知识,以深化对知识的学习。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还有不少跨学科融合的知识,比方说,化合价口诀可以邀请数学教师录制抖音,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习化肥知识时,可以让生物教师展示相关特征的植物进行知识回顾;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则可以请地理教师介绍相关知识;在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时,历史教师就可以派上用场。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发现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抖音技术进行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化学真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用综合性的眼光去学习化学,研究化学。
二、化学史渗入教学的桥梁
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化学故事,有许多化学家们为求真理而争锋相对的化学场面,更涌现出一批批为化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化学家。化学理论研究者发现[2],学习化学史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家的智慧,领会他们的科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甚至是爱国主义精神都有很大的意义。然而,对于一线的化学教师而言,化学课堂的时间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专业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时间都那么紧张,怎么可以浪费时间去学习这些“课外知识”呢!基于这种观念,即使知道化学史的意义,但在课堂中却很少渗入。无数的事实证明,理论知识可以指导更好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地验证理论知识,现在化学史渗入不进化学课堂的教学,其实就是缺乏一个桥梁,一个将理论知识渗入实践的桥梁,而抖音恰恰就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桥梁。
以《原子的结构》为例,教材中仅用了一句“科学研究表明”就引出了电子云模型,难道原子的结构一研究就是这个模型了吗?很显然,这并不是,而只是为了压缩教材内容,而把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忽略了。因为教材忽略了,一线化学教师也顺理成章地忽略了。但事实上,在认识原子结构发展历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创新的科学实践过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应该用这种变化的眼光去辩证地认识事物,探寻事物的本质。忽略了这一历史过程的学习,单纯学习教材中的刻板原子结构,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然课堂时间紧张,但化学史又是如此重要,那么把学习化学史转移到课后则是个不错的选择,而抖音则可以成为课后学习化学史的有效载体。由于抖音强调的是有趣、精炼的短视频[3],所以在介绍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时,不可能也不可以把整个发展历程用长篇大论的方式进行介绍,而是应该分成几个抖音内容,分别是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卢瑟福的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的分层模型,现代科学的电子云模型。在录制抖音的时候,可以把任务分配给学生,包括模型的细化知识、匹配的科学家肖像等,这些都可以在抖音中呈现出来,在制作或是观看抖音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慢慢体会科学理论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开始在学生的心中萌芽了。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化学史对化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选择化学史的内容时,教师还是要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课前或者课后的拓展,比方说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金属材料的变迁等,毕竟学习化学史是为了促进化学学习,而不是学习化学历史知识本身,因此,在进行抖音制作[4]时,也要注意视频要尽可能地生动有趣,贴合教材,让学生观看完抖音后,能够更好地回归课堂学习、理解课堂知识。
三、 问题情境创设的基石
在现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下,任务驱动教学法[5]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材知识,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形式,利用提供的学习资源开展学习,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完成指定的任务,达到预设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培养目标。按照常规课堂的45分钟,在没有什么预先学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完成思考问题——提出方案——实践方案3个基本步骤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教师往往会把方案提供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要实践方案就可以了,问题情境不过是教师自问自答的一个模型。如何更好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达到这种教学法所设想的愿景?抖音可以帮上忙。
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教材仅提到了拉瓦锡的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而在这之前波义耳获得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实验结论,到底孰真孰假?这是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根据这两个实验结论,教师可以制作两段实验抖音,由于实验内容比较长,教师可以通过抖音的快播技术来完成实验的完整播放,同时还可以增加字幕以强化问题。学生在观看了两个抖音后,心中必然会产生判断,并进一步去搜索资料去验证心中的判断,或者通过抖音中的评论功能发表自己的疑问或是见解,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里就逐渐形成了问题解决方案的雏形,教师通过查阅学生的评论,就能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情况进行评估,回归到课堂上,教师就能更好地聚焦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突破,查漏补缺,如此一来问题解决方案就定型了,那么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专注在实践问题解决方案,并获得结论。如此结合课前和课堂的时间开展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长此以往,学生就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素养,为以后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如果一个问题所有学生都会回答,那么这个问题是无意义的;相反,如果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那么这个问题也是无效的。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选择学生能够知其一,需要思其二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在课堂外,以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问题出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 回归生活本源的助手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开篇的话,在学习化学之始,教师就告诉学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觉得化学离他们越来越远,学习化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学习的畏难情绪油然而生。有些教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但由于缺乏检查和评估机制,教师没有办法衡量学生的家庭作业情况,于是家庭作业也仅限于教师布置,没有学生动手完成。有些教师还会选择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但耳闻不如眼见,这种方法始终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既然化学就在身边,抖音也在身边,把两者结合起来,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会准备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演示物质的pH,有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会提前布置学生把要测试的物质带到课堂中,但经验告诉我们,能够按照教师要求把需检测物质带到学校的学生少之又少,而且带来的物质种类也是极其缺乏。事实上,这个实验内容作为家庭作业是最适合不过了,但是没有评价家庭作业的机制,学生是否有按要求完成,是作为课前作业还是课后作业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利用抖音技术,则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在抖音中,教师根据教材所指引的物质,在家中利用生活的物品开展实验,让学生获知实验结果的同时也能知道如何发掘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化学实验。如此一来,学生至少观察到生活中不少物质的pH,对pH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在观看抖音的过程中,由于有一个实验操作模板可供参考,会激发学生想要自己也动手实验,于是教师提前给学生下发的pH纸就派上用场了,利用抖音的评论功能和之后的课堂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分享更多的生活物质的pH值,这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原来化学离我们真的那么近。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手机中常常看抖音,从化学教材中发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将化学知识与抖音有效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时常感受到课堂中的化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当学生明白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更能提起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自觉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市面上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供各个学校选择,但由于费用昂贵,能够坚持使用某一付费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学科教学的学校少之又少,这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始终未能在学校教学中常态化。基于此,发掘廉价、易操作的社会化大众软件中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功能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养成运用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大众软件辅助学习的学习习惯,这未尝不是信息教育常态化值得探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7.
[2] 洪星范/匡志强.课堂上听不到的化学传奇[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2.
[3] 刘东明.新媒体短视频全攻略[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9.
[4] 郑俊雅.128招玩转抖音[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3.
[5] 李贵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12.
[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