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 刘华英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考虑教学的具体环节、具体内容,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预测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使其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产生兴奋中心,从而控制最佳的学习状态,激活学生的思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灵活调节有意注意状态与无意注意状态
学生课堂听课质量受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的制约,注意力集中时间越长,当堂掌握的内容越多。但学生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过分的要求他们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加倍的厌烦和思维疲劳。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调节,一方面尽量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紧张的思维得到缓冲,不过多增加其思维负担。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概念时,在讲清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不是正多边形?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不是正多边形?并举出反例’这种在教学内容巩固过程中,适时插入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产生促使其思考的效果,从而在学生顺畅思维的引发下,推动其自然的、积极的参与。
二、打破平静状态,激发活跃状态
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富于变化的过程,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与教师相处时间较长,他们对教师的教比较熟悉,从而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厌烦,只是平静的坐在那里,持一种等待心理。这种平静状态是一种不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思维质量不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创意,时常出其不意,打破这种平静状态,激发其思维进入活跃状态,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我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你从两个合页、一把锁就能把门锁住的事实中,看到什么问题?将锁锁在任意地方都可以吗?”由此使学生了解到平面的概念,以及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引伸,自行车是怎么停放的?你见过的凳子最少有几条腿?学生自己可以作出概括,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定理。这些问题有效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定理的探究过程,并在不断猜想、判断、论证的学习活动中,抽象出空间概念和定理,悟出数学问题的实质,实现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尊重“隐性”权利,满足表现欲望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权利,有些权利属显性的,如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而有些权利则属隐性的,如每个人都应平等的享有被提问、上黑板演示的权利等,教师当然不得侵犯学生的“显性”权利,但同时也更要尊重其“隐性”权利。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有能力、能出色完成某种工作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和情境,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激励起学生求胜的欲望,并为其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起来,不但能出色的完成任务,甚至有可能由此改变一个人的学习、生活状态。
四、加强自我评估,巩固学习效果
课堂检测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好的检测可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数学课堂检测不能停留在学生的解题层次上,还应挖掘更深刻的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达到这一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让学生对全课内容进行反省、分析、综合、判断,从而真正达到“向内挖掘”的效果。伴随学生自我评估的还有让学生结成对子或在小组里接受评估,并放手让其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中心对称的认识’一课巩固练习后,我让学生自我评估本课内容,包括简单的中心对称图形、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画中心对称图形、设计中心对称图案以及该部分与‘轴对称’的联系等,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讨论、发言,并对整个小节的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概括。
由此看来,控制好课堂中的最佳学习状态,有目的、有计划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及教学效果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应予以重视。
一、灵活调节有意注意状态与无意注意状态
学生课堂听课质量受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的制约,注意力集中时间越长,当堂掌握的内容越多。但学生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过分的要求他们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只能引起他们加倍的厌烦和思维疲劳。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调节,一方面尽量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紧张的思维得到缓冲,不过多增加其思维负担。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概念时,在讲清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我又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不是正多边形?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不是正多边形?并举出反例’这种在教学内容巩固过程中,适时插入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产生促使其思考的效果,从而在学生顺畅思维的引发下,推动其自然的、积极的参与。
二、打破平静状态,激发活跃状态
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富于变化的过程,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与教师相处时间较长,他们对教师的教比较熟悉,从而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厌烦,只是平静的坐在那里,持一种等待心理。这种平静状态是一种不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思维质量不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创意,时常出其不意,打破这种平静状态,激发其思维进入活跃状态,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我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你从两个合页、一把锁就能把门锁住的事实中,看到什么问题?将锁锁在任意地方都可以吗?”由此使学生了解到平面的概念,以及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引伸,自行车是怎么停放的?你见过的凳子最少有几条腿?学生自己可以作出概括,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定理。这些问题有效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定理的探究过程,并在不断猜想、判断、论证的学习活动中,抽象出空间概念和定理,悟出数学问题的实质,实现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尊重“隐性”权利,满足表现欲望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权利,有些权利属显性的,如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而有些权利则属隐性的,如每个人都应平等的享有被提问、上黑板演示的权利等,教师当然不得侵犯学生的“显性”权利,但同时也更要尊重其“隐性”权利。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有能力、能出色完成某种工作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和情境,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激励起学生求胜的欲望,并为其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被最大程度的激发起来,不但能出色的完成任务,甚至有可能由此改变一个人的学习、生活状态。
四、加强自我评估,巩固学习效果
课堂检测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好的检测可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数学课堂检测不能停留在学生的解题层次上,还应挖掘更深刻的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达到这一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让学生对全课内容进行反省、分析、综合、判断,从而真正达到“向内挖掘”的效果。伴随学生自我评估的还有让学生结成对子或在小组里接受评估,并放手让其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中心对称的认识’一课巩固练习后,我让学生自我评估本课内容,包括简单的中心对称图形、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画中心对称图形、设计中心对称图案以及该部分与‘轴对称’的联系等,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讨论、发言,并对整个小节的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概括。
由此看来,控制好课堂中的最佳学习状态,有目的、有计划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及教学效果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