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于细微处获真知
【作者】 1.刘 英 2.胡慧慧
【机构】 1.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中 2.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辛兴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时刻反思课堂教学细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认真、审慎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并及时发现细微变化,做出相应调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以达到教、学的统一。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举足轻重,它应该成为我们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细节,辨是非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勤于思考,精于辨别的人,才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怕的是碰到易混淆的词或词组,在这句中是选A的,到另一句中,又变成了B,在这句中教师说选C的,到另一句中,又变成了D,到最后,学生只能瞎蒙。因此,假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易混淆的词或词组细微的差别,利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彻底的掌握和运用,就需要教师关注这些细节,而不是一味的埋怨。比如,hundred 和 hundreds of ,许多学生总是理解不了,如There are seven ________ students in our school.学生们有个思维误区,seven是大于一的数,后面的词要用复数形式,所以要填上hundreds,假如教师注意到学生这样一个思维的细节,那么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学生不断的重复昨天的错误,用一句话来区分:“具体的什么都不要,模糊的什么都要”也就是说有具体数字的不用“S”和“of”,否则,要加上“S”和“of”。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地区分它们了。再如,单词business许多学生总是写错,教师假如注意到本单词构成的细节,再加一些想象,那么这个单词就很容易记住。可以解释为:一只鹅(e)和两条蛇(ss)在(in)公交车里(bus)谈生意(business)。学生觉得既新鲜又好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举一反三又想出类似单词。
二、理细节,正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一种十分细致的精神活动。”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也常常体现在一些细微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提问或是一个错误都是一种教学细节,把握得好,会给课堂带来一个变化甚至是一个创造。 而教师往往忽视许多细枝末节,在不经意间,会让一些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会让学生改变对教师的态度,会让激情变成累赘.所以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多注意自己的教学细节。如教读单词和课文时,教师就要注意自己在班里所站立的位置,大部分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平时头痛之极的两极分化和所谓的“差生”就是这样炼成的。我们站在讲台桌旁声情并茂的朗读,后面的学生可能听不清你的声音,于是他就乱读或错读,时间一长,学生发觉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拍,读的和别人两样,于是学生就产生了畏难和排斥感,最后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两极分化和所谓的“差生”就此开始。所以我们在带读课文或单词时,应站在教室的中间位置,使两端的学生都能清楚而又正确的听到你的声音。
其次,单词巩固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老师们无一例外地都要进行听写,但是细心的教师就会从细节方面着手,去研究该用哪种听写方式最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能把听写的效果最优化,让学生感到听写不是无奈的被迫而是一种挑战和显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对听写内容的布置也有讲究,对于优秀生来讲不需交代听写内容,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好胜之心,而对于较弱的学生,可以事先告知,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当他们写对听到的单词,而且屡试不爽后,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表扬,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是最难得可贵的。
三、捕细节,促学习
听力训练要做好听的准备,当看到听力材料时,应迅速的阅读和理解问题和选项,从选项和问题中预测可能要发生的故事和内容,从而为正确选出正确答案,听力的特殊性在于时间过去之后不可重现,所以通过听前的充分准备,使听力的时间变的充裕,而且,一旦学生的猜测与听力原文意思相符时,会使其自信倍增,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其次,要指导学生注意笔的着眼点,要随时放在选项出而不是笔尖朝上,或随意放在课桌上,等到选出答案了才去握笔,这样,你还没选好,下一题已经快结束了。所以,把这些细节告诉学生,就会让一直以来视听力为老虎的恐惧变成很想去挑战的刺激游戏。
四、看细节,揣心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总能碰到几个特别的学生。如刚开始学生个方面表现一般,可是经过某一阶段或某一事后,学生、犹如脱胎换骨,成绩突飞猛进,上课表现简直天地之别。也许有些教师只知道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没去思考学生进步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变化也许来源于教师的某一个细节。它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谈心、也可以是一个关爱的动作。我曾有一位学生,原来的英语成绩并不是很好,初三接班后有一次做练习,发觉他无事可做,问及原因,原来试卷丢了。我就随意说了一句“先把老师的这份给你做吧,做好给我批改”。殊不知,从那一刻起,该生的心理和课堂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考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变成超出重点中学分数线20多分的优秀生。在他后来给我的信中讲到了这个细节:老师您当时就是看中我,重视我,把自己的试卷没有给我做还亲自面批,无论如何我也要争口气学好。
总之,教师捕捉细节、关注细节、体会细节、运用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注,对教学的一种变通。它看似平常,但平常中承载着责任;它看似简单,简单中却孕育理念。只有关注细节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而关注着细节的教师,必定是一位对教学用心的好教师。
一、重细节,辨是非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勤于思考,精于辨别的人,才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怕的是碰到易混淆的词或词组,在这句中是选A的,到另一句中,又变成了B,在这句中教师说选C的,到另一句中,又变成了D,到最后,学生只能瞎蒙。因此,假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易混淆的词或词组细微的差别,利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彻底的掌握和运用,就需要教师关注这些细节,而不是一味的埋怨。比如,hundred 和 hundreds of ,许多学生总是理解不了,如There are seven ________ students in our school.学生们有个思维误区,seven是大于一的数,后面的词要用复数形式,所以要填上hundreds,假如教师注意到学生这样一个思维的细节,那么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让学生不断的重复昨天的错误,用一句话来区分:“具体的什么都不要,模糊的什么都要”也就是说有具体数字的不用“S”和“of”,否则,要加上“S”和“of”。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地区分它们了。再如,单词business许多学生总是写错,教师假如注意到本单词构成的细节,再加一些想象,那么这个单词就很容易记住。可以解释为:一只鹅(e)和两条蛇(ss)在(in)公交车里(bus)谈生意(business)。学生觉得既新鲜又好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举一反三又想出类似单词。
二、理细节,正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一种十分细致的精神活动。”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也常常体现在一些细微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提问或是一个错误都是一种教学细节,把握得好,会给课堂带来一个变化甚至是一个创造。 而教师往往忽视许多细枝末节,在不经意间,会让一些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会让学生改变对教师的态度,会让激情变成累赘.所以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多注意自己的教学细节。如教读单词和课文时,教师就要注意自己在班里所站立的位置,大部分教师可能没有意识到,平时头痛之极的两极分化和所谓的“差生”就是这样炼成的。我们站在讲台桌旁声情并茂的朗读,后面的学生可能听不清你的声音,于是他就乱读或错读,时间一长,学生发觉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拍,读的和别人两样,于是学生就产生了畏难和排斥感,最后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两极分化和所谓的“差生”就此开始。所以我们在带读课文或单词时,应站在教室的中间位置,使两端的学生都能清楚而又正确的听到你的声音。
其次,单词巩固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老师们无一例外地都要进行听写,但是细心的教师就会从细节方面着手,去研究该用哪种听写方式最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能把听写的效果最优化,让学生感到听写不是无奈的被迫而是一种挑战和显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对听写内容的布置也有讲究,对于优秀生来讲不需交代听写内容,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好胜之心,而对于较弱的学生,可以事先告知,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当他们写对听到的单词,而且屡试不爽后,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表扬,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是最难得可贵的。
三、捕细节,促学习
听力训练要做好听的准备,当看到听力材料时,应迅速的阅读和理解问题和选项,从选项和问题中预测可能要发生的故事和内容,从而为正确选出正确答案,听力的特殊性在于时间过去之后不可重现,所以通过听前的充分准备,使听力的时间变的充裕,而且,一旦学生的猜测与听力原文意思相符时,会使其自信倍增,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其次,要指导学生注意笔的着眼点,要随时放在选项出而不是笔尖朝上,或随意放在课桌上,等到选出答案了才去握笔,这样,你还没选好,下一题已经快结束了。所以,把这些细节告诉学生,就会让一直以来视听力为老虎的恐惧变成很想去挑战的刺激游戏。
四、看细节,揣心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总能碰到几个特别的学生。如刚开始学生个方面表现一般,可是经过某一阶段或某一事后,学生、犹如脱胎换骨,成绩突飞猛进,上课表现简直天地之别。也许有些教师只知道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没去思考学生进步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变化也许来源于教师的某一个细节。它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谈心、也可以是一个关爱的动作。我曾有一位学生,原来的英语成绩并不是很好,初三接班后有一次做练习,发觉他无事可做,问及原因,原来试卷丢了。我就随意说了一句“先把老师的这份给你做吧,做好给我批改”。殊不知,从那一刻起,该生的心理和课堂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考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变成超出重点中学分数线20多分的优秀生。在他后来给我的信中讲到了这个细节:老师您当时就是看中我,重视我,把自己的试卷没有给我做还亲自面批,无论如何我也要争口气学好。
总之,教师捕捉细节、关注细节、体会细节、运用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注,对教学的一种变通。它看似平常,但平常中承载着责任;它看似简单,简单中却孕育理念。只有关注细节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而关注着细节的教师,必定是一位对教学用心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