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李 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南门坝分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同样也受到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个问题。
  一、素养本位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辨析
  要理清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需要从核心素养本身说起。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普遍、最本质的素养,它不同于既成“素质”,也不同于普适性能力,更不同于从具体实践操作中呈现出来的技能、技巧,它是一种具有生长力的、不断丰富、不断优化、可教可学的动态、立体式的素养。核心素养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所涉及的内涵既重视知识,也重视能力,更强调态度的重要性。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专家学者们给出了基本一致的定义,基本包含了儿童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础的、最主要的“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基本涵盖了小学语文课程所要求学生在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方面应获得的基本知识、基础学力和综合素养。
  二、实现素养本位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路径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目标,具有课程设计、课程研究与课程发展的价值,因此,从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视角探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生长、发展的土壤,是落实其育人目标的一条可能路径。这一过程的实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探求课程育人目标,实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第二,构建落实目标的“一体多元”课程结构框架;第三,探索“一体多元”课程实施的合理理路。
  (一)探求课程育人目标: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校本化表达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目标,想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首先,学校得有属于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建构自己的模式,即确立核心素养本位下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育人目标,探求属于自己的课程育人理念和方向,也就是说,要把小学语文课程育人理念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有效整合优化,形成体系。核心素养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可加以规划,界定其架构、选择其内涵,使之具有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意向意义。
  (二)落实课程目标:构建“一体多元”的课程结构框架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整体结构,是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的关键所在。核心素养本位下的小学语文学科要求打破以传授零散化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灌输模式,实现“学科内”或“学科间”的联系,提供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全方位的、立体式的视野和机会,创建“一体多元”的课程结构框架。“一体”指学校所开设的由国家整体规划的正式课程,强调要优化和整合国家正式课程,打好文化基础,使学生获得较为扎实、朴素的文化修养;“多元”是指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特色课程,是对“一体”的补充、延伸和创新,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素养,需要说明的是,学校的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应当也是“多元”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一体多元”课程实施理路:实现课程的有效整合“一体多元”的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框架指明了要实现的课程育人目标——奠定文化基础、实现自主发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课程的实施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一体多元”的课程结构的育人价值,课程整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整合的具体途径有两条,即语文学科内渗透整合,实现语文课程“一体”的基础性育人价值、学科间融合式整合,实现语文课程“多元”的综合性育人价值。
  1、学科内渗透式整合
  学科内渗透式整合是指以主题或者单元整合优化的形式联系小学语文学科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一系列“子”课程,发挥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育人功能。在原有单元(组)和主题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的主题单元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顺序调整,形成新的教学主题或单元,在这一过程中可适度增删,也可对不同教材进行跨越式整合,使内容体系更系统、目标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教学更有效。教学时教师可以主题或单元为任务统领,先让学生熟悉关涉单元主题的同类文章,把握文本整体特征,然后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典型课文为例,有机融进适合该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阅读要领,归纳总结出此类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其最大价值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语文课程的原生意义,真正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质,相对于零碎、分散的课程结构,这样的课程整合能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真正实现奠定“文化基础”的课程育人目标。
  2、学科间融合式整合
  学科间融合式整合,是指以主题或者单元为基础,打破语文学科“封闭”“孤立”的界限,将多个学科联系起来,成为彼此重要的学习资源,实现语文学科“开放”“多元”的课程特色,这样既能提高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又能大大地促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转化为素养,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以关联性的主题或单元组织教学和以综合性的内容来组织教学是实现学科间融合式整合的两条基本路径。
  (1)以关联性的主题或单元组织教学
  语文、品德与社会、班队会等不同的教学活动可以以关联性的主题或者单元为统领,实现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2)以综合性的内容来组织教学
  以综合性的内容来组织教学,除了上文提到的较为简单的“以关联性的主题或单元组织教学”外,还有一种较为复杂的多学科整合方式,它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综合性主题来整合学科内容的,能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综合性内容以开展STEAM教育。
  由此可见,学科间融合式整合是在学科内渗透式整合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逼近真实、富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利于学生高级思维与积极情感的投入,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