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作者】 蒋丽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乔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造成数学学困生现象的原因很多,有效化解转化也莫过于一人一策,对症施教。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在齐抓中可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趣、灵活方法和加强评估等路径来进行。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随着以“双主双优”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的理念已融入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成才是新课标的美好希翼,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又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数学学困生的现象日益严重。为化解这种教育难题,大多数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还是从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路径中寻找转化策略。
  一、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关注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是班主任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科任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和表扬的心理需要,而我们发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期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建议,他们对尊重的需求比其他学生似乎更强烈,可以说是他们最深的内在需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静下心来对学困生进行心理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被肯定,以此来弥补他们缺乏学习成功没有体验愉悦快乐的心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始终牢记他们这种需求心理,有意或无意地关心他们,并经常作为他们朋友和他们讨论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以减少师生之间因沟通上出现的距离,让他们通过喜欢老师而达到爱屋及乌效果——爱上数学学习。
  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重视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不仅能使课堂新颖,变化有层次,而且能产生良好的趣味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优教优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中,灵活教学方法已成为最基本的要求,让学生在“优学”中得到主体性重视,并获得激趣培养。
  (一)使用直观化教学。直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化解数学脱离生活后所产生的抽象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材上的那些概念、性质、定理等。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动手操作这样的直观化手段来进行,要求学生自行绘制一个三角形,切割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将这三个角的三个顶点相加,然后将这三个角连接起来以查看结果是什么。然后测量这三个角度的度数并将其相加,以查看结果。然后同桌之间或同组之间是否绘制了不同的三角形,以及以上操作的结果是否相同;最后,对定理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推广。通过这种直观化的以动手操作为探寻路径的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和视觉,还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自觉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成“我要学”的积极性,在动手操作学习中实现了主体性的释放。实践中,直观化教学方法应用越来越多,有利于学困生学得轻松,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把直观化教学方法演绎得更淋漓尽致。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施教。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利用需求心理的教育。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应尽可能地意识到这一特征的教学重要性,并想方设法在这一特征上做教育教学文章,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转化的重要抓手。利用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并自觉把目光聚焦在教师的话题上,有利于师生在意向上达到一致。例如,在引入三角形的中心线时,老师说:“有两所学校分居一条小河两岸。如果我们需要知道两所学校之间的距离。我们该如何进行测量呢?”听到如此之话,学生好奇心自然被“悬起”。然后我们再告诉学生,在认真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好奇——想知道是什么知识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而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新知教学中,他们的好奇心理促使他们产生了学习需要和热情。
  (三)注重学以致用的教学。教师应将课程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状况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而在转化学困生中我们还需要将学困生感兴趣的相关主题与数学问题的联系起来施教,注重学以致用的教学,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例如,就“轴对称”而言,教学可这样展开:A村和B村位于河的同一侧,现在需要建造一个抽水站向这两个村供水。建站的要求就使两个村庄使用的水管长度相同。请问,该站在哪里建造才能达到使用最少的水管这个要求?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应用意识,而且对学困生来说他们也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独立研究和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的方向迅速转移到数学对称性上来了,通过垂直平分线,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等方法来进行解决,很快学生们就确定了泵站建设的地理位置。这样的教学,不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生,都利于他们看到数学的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增强学习信心。
  三、丰富评估方法,让学困生在激励评价中增强信心
  课堂少不了评估,更少不了对学困生的激励评价。要让学困生感受到自我进步,有获得感,就必须在课堂上适时对他们学习行为、态度和情感等进行评估。值得注意的是,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不能“一刀切”,少一些横向比,应该一人一个“标”,纵向看,抓住他们学习进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评估,以增强他们学习信心。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估,对“学困生”的健康发展以及他们的转化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评估过程中而成为主体,以便他们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学会珍惜他人成果,并在互评中实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需要。
  当然,导致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很多,其转化策略也应对症施策。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注意上述方法,将大大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向优生行列迈进,并同时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可能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荣伙,浅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