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作者】 邓 昕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太平镇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等处于渐长阶段、尚不成熟,所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书作为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读书能够启迪孩子的心智,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能提高其写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们的性情,使其温文尔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习惯;兴趣;方向;阅读评价
一、为学生提供阅读平台
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文学”为主题的特色校园建设,主题的确立,为学生提供了平台,图书角的建设和大量的图书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条件。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公平的展示舞台。
二、为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我校的“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诵读”“每期一比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体现优越感,慢慢激发出动力,产生浓郁的兴趣,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班主任与学生多交流,也能激发阅读的热情,如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尝到“甜头”,由小及大,循序渐进,逐渐就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
三、为学生指导阅读方向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读书、读书好、多读书,但很少予以指导,学生读书处于盲从,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我们通过“每天一诵读”,老师进行阅读指导,评价,让学生在规定的“航向”内遨游。我们通过“每周一诵读”的展示表演,让学生明确什么才是“经典”,什么才是“优秀”。我们通过“每期一比赛”,全校学生群英荟萃,他们就会懂得“弘扬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和逆向思维——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布置假期阅读作业,课外阅读任务,提出目标,让他们有效的读书,读有效的书。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分享优秀作品,激发他们阅读的动力和激情,有效的指导读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为学生进行阅读评价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因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家长对孩子身上某个闪光点的赏识,实际就是对孩子的评价与肯定。“罗森塔尔效应”告知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就包含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我们可以阅读后,进行作品展示,办手抄报,制作读书卡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成果,老师和家长进行正确的评价,给孩子注入阅读的动力。我们每期评选“阅读之星”,给孩子们树立阅读的榜样,他们在获得赞许之后,心怀一种成就感,故而读书学习的欲望会更高,这样更加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阅读,是学习永恒的主题,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养成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会终身受益,不仅获得学科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更为自己的人生积淀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把握这一黄金阶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富春.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10):50-50.
[2]俞秀蓉.基于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和改进研究[J].课外语文,2016(6):107-107.
[3]朱月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10):54-54.
【关键词】 小学生;阅读习惯;兴趣;方向;阅读评价
一、为学生提供阅读平台
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文学”为主题的特色校园建设,主题的确立,为学生提供了平台,图书角的建设和大量的图书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条件。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公平的展示舞台。
二、为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的孩子读书习惯不好,原因之一是兴趣欠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我校的“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诵读”“每期一比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体现优越感,慢慢激发出动力,产生浓郁的兴趣,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就会感知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好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寻书而读,久而久之,他们就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会逐渐养成。班主任与学生多交流,也能激发阅读的热情,如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尝到“甜头”,由小及大,循序渐进,逐渐就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
三、为学生指导阅读方向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读书、读书好、多读书,但很少予以指导,学生读书处于盲从,难以成“型”。常言道:“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我们通过“每天一诵读”,老师进行阅读指导,评价,让学生在规定的“航向”内遨游。我们通过“每周一诵读”的展示表演,让学生明确什么才是“经典”,什么才是“优秀”。我们通过“每期一比赛”,全校学生群英荟萃,他们就会懂得“弘扬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勤动笔勤思考,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并及时写下心得体会。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读书习惯。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和逆向思维——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布置假期阅读作业,课外阅读任务,提出目标,让他们有效的读书,读有效的书。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分享优秀作品,激发他们阅读的动力和激情,有效的指导读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为学生进行阅读评价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不假,因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悦纳。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多赏识激励学生,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家长对孩子身上某个闪光点的赏识,实际就是对孩子的评价与肯定。“罗森塔尔效应”告知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就包含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我们可以阅读后,进行作品展示,办手抄报,制作读书卡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成果,老师和家长进行正确的评价,给孩子注入阅读的动力。我们每期评选“阅读之星”,给孩子们树立阅读的榜样,他们在获得赞许之后,心怀一种成就感,故而读书学习的欲望会更高,这样更加激起他们在某一方面向纵深发展,使其个性得以发展,潜力得到挖掘,读书习惯自然成之。
阅读,是学习永恒的主题,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养成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会终身受益,不仅获得学科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更为自己的人生积淀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把握这一黄金阶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富春.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10):50-50.
[2]俞秀蓉.基于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现状和改进研究[J].课外语文,2016(6):107-107.
[3]朱月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1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