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英语教学应强化学生听说能力培养

【作者】 唐红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三官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需要我们一线实践教师转变观念,强化重视,在坚持三个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加强会话教学针对性,提高训练有效性,让学生能听能说。
  【关键词】 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强化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四个基本路径也是基本技能,在学生英语素养构成中同等重要,不可偏费。但在实践中,由于受到“教以应试”观念影响而将不着重考的听、说的训练弃置于弱位,导致学生听、说能力达不到应有要求而出现所谓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等现象。这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所不能容视的地方。因此,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教学中,需要我们改革让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应有认识,反对传统常被翻译和语法所取代或者被教师人为地忽略的错误做法,实践中得到了重视和强化,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就成为了我们与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一样的常态化实践。
  一、制定有效的原则来展开听和说的教学
  (一)坚持用英语教学的原则。有效训练在于过程。坚持用英语施教,一方面,这反映了英语教师的重要能力和示范性作用,有利于学生从直观上看到学好英语,能表达能应用的积极意义,增强教师魅力和学生效仿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学过的词汇和句型的口头式表达进行听与说的实践训练。而在目前现实下,几乎没有听力和口语活动的环境,坚持用英语施教的英语课才已成为真正以英语交流为主的学科课程。在教学中,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词应该避免常规的中文翻译做法,如有必要,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明了。
  (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选择哪种材料、平台训练听与说的教学过程,都必须一步一步地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入这样展开训练。听说作为一项能力不是一朝两夕能全面提升的,必须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提升的特殊性要求,所谓的“跳跃式进步”和“跨越式达到”都是急进的想法,现实中难以满足学生这种立竿见影的成就感要求。必须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和反复训练。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英语语言教学时,应尽可能使用正常的语速并及时进行调整教学策略,坚持循序渐进和逐步提高原则。
  (三)坚持“以旧引新”的知识习得原则。在听力培养和口语训练展开中,应坚持从学生英语现实出发而充分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现实,通过已学习过的单词和句型来引入新的语言知识,并且创建一个真实的场景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必要的意义链接,从而达到以旧引新,以旧化新的知识习得效果。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快速化解新知识,还可以减少学习难度而提高效率。这符合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知识建构的规律。此外,加强学生积极听与说习惯也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应在英语学习开始时就养成良好的听和说的习惯,使他们能保持镇定与耐心的学习态度,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产生口头表达的需求意愿。
  二、加强学生听力与表达培养教育的针对性
  英语教材中的会话教学,是培养学生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天然土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而弱化听力和口语培养的地位。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强调教学目标的精准设置的同时我们应突出听与说训练的针对性,着力对学生的“英语大耳朵”和“大嘴巴”进行培养。
  首先,教师应精心制定会话教学的目标。目标实现的过程是有方向的行为实践。有效的英语会话教学是以科学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前提的。作为一线实践的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而进行课堂展开,而且还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一般的英语会话教学要求和能力训练目标,为每个会话教学流程或细小环节制定出具体实践方案,并留有余地为生成可能出现而预设弹性空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需要及时而灵活地调整英语会话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应为自己的技能训练完成设定细节目标,并让学生在学习聆听和说话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感知语言,或听或说。我们知道,听说能力训练重点在于学习过程,需要思维、沟通和协作等能力配合,才能使之提高更快。因此,在听说能力训练中,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听或让学生说,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情境构建,让学生把听、说、读、玩、用、唱歌、做、视听等方法有机结合展开,既丰富了学习路径也提高了训练趣味性,避免了过多的机械模仿和纯粹记忆所带来的枯燥和乏味,创造出了更多的条件平台消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过程中产生的恐惧感,以及焦虑和厌恶造成的心理障碍,同时还纠正了认知上的错误。
  再次,教师应强调对话训练的渐进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专注于会话教学实践的花样创新上,没有一劳永逸的做法,要集中精力进行能力提升的渐进性训练上,同样的句型训练不要过多的设置平台,而应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地展开会话式教学,时间可长可短灵活把握。巧妙地运用口头作文、短句对话,造句等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水平。
  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英语听与说的实践主体。有效教学的结果就是他们能听能说。因此,在设定英语教学目标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现有学习基础而展开会话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教师的任何活动、以及所展开的合作、练习和讲解等教学行为都是老师的自我表现,都难以达到教学对话的目的——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会话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会话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线实践教师,应坚持与读写能力训练同等重要的权衡意识,从实际出发创新策略,让学生听说能力得到与读写能力培养的同等训练。
  参考文献:
  [1]周爱明,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