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
【作者】 黄月球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福田徐田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教学模式与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德育管理工作也会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与现状,探寻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德育管理;思想品德;爱国主义
德育是指道德教育,即是将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观点、政治原则转换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德育管理主要是指组织并规划各项德育教学活动。从不某种意义而言,德育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德育教学效果。基于此,围绕如何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意义与现状
1.1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小学管理层应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简单而言,德育管理工作不但能够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客观保障,还可以不断完善国内各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德、智、体多种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学习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德育管理工作是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近些年,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国内思想品德建设带来了更高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充分认知其对于小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2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国内各地区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工作目标过于抽象,德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大多数小学管理层未能充分重视德育管理工作,没有围绕德育管理工作明确相应的管理方式与教学范畴;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只关注智育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未能深刻意识到道德教育对于思想建设的推动作用;甚至有部分小学与教师形而上地认为德育管理工作只是形式主义,对于学生后续的进步与发展不具有实际意义。上述诸多因素使得小学德育管理逐步流于形式且不具备内涵。第二、缺乏科学性,国内大部分小学主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际的德育教学活动,这就使得实际的德育教学活动欠缺科学性、全面性,未能切实增强德育教学质量与效率。
2.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要点
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德育教学活动涵盖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力求科学性、严谨性,充分重视德育教学活动。第二、紧贴学生实际,教师应明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选取恰当的德育教学方法;若针对低年段小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则不可选取过于成人化的德育教学方法,避免影响最终的德育效果。第三、明确德育管理目标,大多数国内小学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很难确定德育管理主体;因此,教师应充分明确学生是德育管理主体,不能让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应紧紧围绕得愉快的目标,紧抓德育教学活动,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3.1设置明确的管理方案
为强化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质量,教师首先应明确管理方案,强化自身的工作意识。长期以来,传统德育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管理意识与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德育管理工作陷入混乱。基于此,为切实增强德育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各地教育主管单位与小学管理层应强化对班主任及各科教师的专业培训活动,不断创新并优化德育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完善管理方案,丰富德育管理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先进德育教学思想与管理手段,确保德育管理工作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切实增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水准。
3.2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质量与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着重建设高水平且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德育管理队伍,积极引入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德育管理工作是小学基础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德育教育也与文化教育密切相关;只有给予德育管理工作充分重视,方能确保其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切实增强德育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各地教育主管单位与小学管理层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主题性的德育教学评价活动,强化辖区内小学间以及各小学与师范院校的交流、合作、沟通。确保各方能够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与此同时,各地教育主管单位还可出面协调师范院校与小学,选取专业素养较强的储备教师进入小学实习,为各地小学带来先进的德育管理经验,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进而丰富小学德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3.3积极推动各方的交流合作
德育管理工作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各方紧密的交流与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切实增强德育管理工作水准,各地教育主管单位应强化小学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互助,互相汲取优秀、成熟、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教学手段,摒弃落后、传统、老套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持续完善并优化教学管理体系。此外,部分小学在教育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与国外的优秀小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与德育管理经验,为后续国内小学德育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科学、严谨的德育内容,紧贴学生实际明确德育管理目标;通过设置明确的管理方案,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积极推动各方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切实增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
[2]钟淑芬.加强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途径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
【关键词】 德育管理;思想品德;爱国主义
德育是指道德教育,即是将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观点、政治原则转换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德育管理主要是指组织并规划各项德育教学活动。从不某种意义而言,德育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德育教学效果。基于此,围绕如何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意义与现状
1.1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小学管理层应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简单而言,德育管理工作不但能够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客观保障,还可以不断完善国内各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为推动德、智、体多种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学习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德育管理工作是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近些年,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国内思想品德建设带来了更高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充分认知其对于小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2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国内各地区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工作目标过于抽象,德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大多数小学管理层未能充分重视德育管理工作,没有围绕德育管理工作明确相应的管理方式与教学范畴;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只关注智育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未能深刻意识到道德教育对于思想建设的推动作用;甚至有部分小学与教师形而上地认为德育管理工作只是形式主义,对于学生后续的进步与发展不具有实际意义。上述诸多因素使得小学德育管理逐步流于形式且不具备内涵。第二、缺乏科学性,国内大部分小学主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际的德育教学活动,这就使得实际的德育教学活动欠缺科学性、全面性,未能切实增强德育教学质量与效率。
2.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要点
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德育教学活动涵盖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力求科学性、严谨性,充分重视德育教学活动。第二、紧贴学生实际,教师应明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选取恰当的德育教学方法;若针对低年段小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则不可选取过于成人化的德育教学方法,避免影响最终的德育效果。第三、明确德育管理目标,大多数国内小学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很难确定德育管理主体;因此,教师应充分明确学生是德育管理主体,不能让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应紧紧围绕得愉快的目标,紧抓德育教学活动,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3.1设置明确的管理方案
为强化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质量,教师首先应明确管理方案,强化自身的工作意识。长期以来,传统德育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管理意识与专业化的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德育管理工作陷入混乱。基于此,为切实增强德育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各地教育主管单位与小学管理层应强化对班主任及各科教师的专业培训活动,不断创新并优化德育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完善管理方案,丰富德育管理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先进德育教学思想与管理手段,确保德育管理工作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切实增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水准。
3.2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性
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质量与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着重建设高水平且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德育管理队伍,积极引入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德育管理工作是小学基础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德育教育也与文化教育密切相关;只有给予德育管理工作充分重视,方能确保其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切实增强德育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各地教育主管单位与小学管理层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主题性的德育教学评价活动,强化辖区内小学间以及各小学与师范院校的交流、合作、沟通。确保各方能够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与此同时,各地教育主管单位还可出面协调师范院校与小学,选取专业素养较强的储备教师进入小学实习,为各地小学带来先进的德育管理经验,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进而丰富小学德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3.3积极推动各方的交流合作
德育管理工作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各方紧密的交流与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切实增强德育管理工作水准,各地教育主管单位应强化小学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互助,互相汲取优秀、成熟、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教学手段,摒弃落后、传统、老套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持续完善并优化教学管理体系。此外,部分小学在教育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与国外的优秀小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与德育管理经验,为后续国内小学德育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科学、严谨的德育内容,紧贴学生实际明确德育管理目标;通过设置明确的管理方案,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积极推动各方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切实增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娟.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
[2]钟淑芬.加强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途径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