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一立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工作,也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基础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筛选阅读内容,并应科学使用教学工具,为小学生提供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资源,进而为小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发掘文章情感提供理论基础,使阅读教学过程变得更顺畅,也使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更高。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可促使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积累中文字词,理解中文资历,体会字词的深刻内涵,而字词内涵往往体现着一定的生活规律,表达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此类规律和经验将会成为小学生后续学习和生活的宝贵资源,并为小学生可更好地适应后续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小学生在参与语文阅读活动时,可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文章中体现出的优秀文化思想、人文思想以及哲学思想,并在感受文章景物的美、人物的情时,在耳濡目染的状态下,形成良好的品格,获得坚忍不拔、勇于探索、孜孜以求的精神,这些品格或者精神均会成为小学生的精神食粮,促使小学生不断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契合语文学习规律,适应学生心智发展水平
  小学生出生在以中文为母语的环境中,天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基础,在学习中文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中文作为一种严谨的书面语言,其构词方法、表达技巧均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从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的角度考虑,各类语文基础知识其实具有内在的联系性,无论是诗歌、短文,还是散文、寓言故事,均可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为小学生提供成长发展必要元素的优质学习资源。此类资源可在内容上深度契合小学生语文学习规律,并在形式上适应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理的办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使阅读教学在内容上“顺理成章”,在形式上“有机衔接”,进而使小学生在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写作技巧时,更顺畅,更具方向感和目标感。受限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并不会很直接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引导性,而语文阅读作为引导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恰好顺应了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规律,也适应了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从而可在改善小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分析
  (一)应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系统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应结合课本内容,深度发掘课本阅读内容的特点,从写作题材、思想表达方式、作者写作背景等角度,对课本内容进行归类,进而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并使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在题材、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叙事特点等方面具有统一性,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更好地提取文章共性特点并明确此类写作方法或者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的具体作用,最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更好的语言组织形式,获得更好的组词造句技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小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可得到切实培养和强化,从而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二)应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如果缺少整本书阅读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可能会变得无趣,效果也可能比较差,这是因为,语文学习本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阅读更具有较为明显的持续性,若要获得较好的语文阅读能力,非得持之以恒、孜孜求索不可。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或者日常学习状态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整本书阅读书目。由于小学生语文能力有效,中文字词积累不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书籍时,可选择一些中外名著的精简版本,此类书籍虽然并未完全讲清故事细节,但却可很好地突出故事重点,也可为小学生展示比较清晰的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脉络。一方面可为小学生积累中文词汇提供有效资源,另一方面也可扩大小学生的阅读空间,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基础平台。此间,必须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不应脱离课本基本内容,应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以课外阅读内容为外延,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结合起来并把握好内容的相对比例。一般而言,课外阅读的篇幅应少于课内阅读的篇幅。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可合理安排开展课外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并书写读书报告,这也是促使小学生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之一。
  (三)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准,分层设置阅读内容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各类事物的敏感程度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准,分层设置阅读内容,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可具有较好的兴趣表现,并具有较好的阅读持续性,这也是为学生提供持续阅读动力的基本方法之一。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要求,引导学生复习课本中的经典阅读内容,并借助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可在复习经典阅读内容的基础上,更广泛地接触课外阅读内容,并在阅读此类内容时,发掘自身兴趣爱好,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总之,本文在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应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系统性;第二,应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第三,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准,分层设置阅读内容。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要求,合理选择具体的教学措施,并灵活变通,进而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