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写作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作者】 邓丽娟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文章写作的基础就是“思维”,思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类型也有诸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几个类别,这几个类型对写作而言缺一不可。思维的缺失、混乱、松散、滞后,都将导致写作能力的相对低下,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
  一、目前小学生写作的思维现状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的是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心理的关照,这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训练过程。
  在多年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诸多问题:思维简单,表达粗糙。
  比如有学生这样写:今天,妈妈让我给小舅送一些东西,我很不乐意,但也没办法,只能遵照妈妈的意愿去送。到了外面,才发现天很非常非常的冷,于是我想打车,但是没带钱。我只好坐公共汽车,车开得很慢,更倒霉的是,车在半道上还坏了,等了很长时间,车才修好。等我到了小舅家,小舅告诉我,因为着急,妈妈已经把东西送来了,当时我可气坏了,心想:“妈,你玩我呢,你能送,干嘛还让我白跑一趟。”
  上文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直观动作思维,在作文时,不加任何修饰和构思,完全平铺直叙,有什么叙述什么,只能看到“文”而没有任何“作”的痕迹。这种思维形式,没有联想、想像、修饰,直奔主题,这种思维适合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只是要求叙事清晰,结构完整。聚合思维,表达平淡。例如有学生这样写:
  这所学校给我的印象非常好,整洁的教室,宽敞的礼堂,平整的草坪,还有和蔼的老师,唯一让人觉得不满意的就是食堂,中午人特别多,排队就得好长时间,等排到自己的时候,好菜也基本没有了。吃完午饭,再活动一些时候,也就到了下午的上课时间。因为中午没有休息好的缘故,下午的几节课非常瞌睡,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半天的时间就好像半年一样。好在课外活动终于到了,我和几个新认识的好朋友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会儿……
  这个片断体现出学生对各种信息具有整合能力,能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思维比较缜密,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全面,但是缺乏理性的思考,使得文章缺乏情感,因此,表达出来的效果较为平淡。抽象思维,表达细腻。请看这样一个片段:
  天色渐暗,窗外工地的灯照了进来,饮水机如夜叉,满屋子的瓢虫好似满脑子坏水的小恶魔。巧克力色的天空上,时不时有可怕的眼睛闪着光。只有钢笔与纸的沙沙声,只有满屋子的叹气声,只有我嘴里支支吾吾的狡辩声,只有表针在嘀嗒嘀嗒的旋转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看不清时间,大脑没有知觉,手不再受控制,不知写了多久,抽泣了多少次,浪费了多少卫生纸,以致眼睛看不清苦涩的卷子,多少人在身前走来走去……
  抽象思维实际是思维的最高层级,科学领域需要抽象思维,在写作中更是不可或缺,一个具像的事物只有抽象出来,才能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把抽象事物还原为具像事物是二次思维的过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思维形式的不同,导致作文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所区别,因此,写作教学中,只是讲习和研究作文的技法是远远不够的,技法只是作文的皮毛,思维形式才是作文的发动机和内驱力。
  二、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有其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中高年级段,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条理的写作训练:
  (一)“顺”:
  “顺”是写作的第一要义,要把话说“顺”,这是语言表达、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要把结构理“顺”,即结构清晰明了,语言逻辑和文章的内在逻辑正确;最后还要做到情感的“顺畅”,即真实性问题,文章胡编乱造、内容虚假,必然矫揉造作,所以必须做到内容和情感的真实。
  (二)“美”:
  很多文字在一起能被称作文章而非文字的堆砌,重要的区别点就是文辞是否优美。语言是文章的外包装,是读者阅读的第一印象,语言美包括:用词的精准,变化的多样,句式的灵活,修辞的丰富等等;其次文章的结构也应该具有美感,开头和结尾的对应美、中间的层次美以及全文的流畅美等,做到使文章“美观”。
  (三)“深”:
  “深”即文章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因为阐释事理的能力运用的是抽象思维,思维的成熟一方面要靠知识的累积,更重要的是生活阅历的增长,不同的思维、不同的逻辑、不同的视角是作文个性显现的内在根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是思想成熟的前提条件,因此,应该随着思想的成熟而提升文章的思想性。
  三、思维训练不仅是学生写作中循序渐进的训练,还应该是全面的语言运用的训练
  循序渐进的训练是思维的“纵向”,全面的语言运用的训练是思维的“横向”,把思维训练变成一张“疏而有秩”的网,才能达到“有境界自成高格”的写作境界。
  (一)听的思维:“听”首先应该具有层次性,要培养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二)读的思维:“读”要有所变通,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字有时需要跳读,读错的词语不会影响阅读;不要反复重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说的思维:重视说在“写作”中的作用,我们这里提到的“说”,不是巧舌如簧的辩驳,而是酣畅淋漓的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心的表达。作文课前往往缺乏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使得文章越级前进。“说”的委婉、准确、简洁、流畅、清楚、激情、得体,是对表达的不同要求,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培养思维的层次性,这样,表达才能透彻,才能写得犀利。
  (四)做的思维:活化教材,“做”包括做事和写文章。做事的条理性很大程度决定了写作的条理性。
  (五)写的思维:做到以上才能使写“活”起来,以上方方面面都是“写”的支撑和辅助。写作从根本上说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文字化的成果即文章,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形式,文学化的、严整的、开放的思维形式能够使写作不断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着重要培养的是一种文学化的思维而非文学化的技能。只有把握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发展。